摊破浣溪沙(其二)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形式: 词牌: 山花子

翻译

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注释

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
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在唐五代时即将《浣溪沙》的上下片,各增添三个字的结句,成为“七、七、七、三”字格式,名曰《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萧萧:这里形容鬓发华白稀疏的样子。
豆蔻:药物名。
熟水:当时的一种药用饮料。
书:《历代诗余》作“篇”字。
酝藉:宽和有涵容。
《汉书·薛广德传》:“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
”木犀花:即桂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病愈后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欣赏,以及她独特的艺术情怀和高洁的情操。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病愈后的情景。两鬓初生发丝如同花朵一般,这是对恢复健康后新生的感受。而卧室内的月光透过窗棂投下斑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有些许孤寂的氛围。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这里则是诗人对生活中的小确幸的一种享受。豆蔻即是香气扑鼻的小豆蔻菜,它们串联在一起,在水中慢慢煮熟,以此来品味一壶新泡的清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以及她细腻的情感。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诗人的枕边总是放着诗书,这些书籍成为了她安静时光中的伴侣。同时,她也享受门前的自然风光,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能给予她不同的美感和灵感。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的高贵情操。她不愿意将自己的喜悦与他人分享,就像木犀花一般洁净而独立。这也反映了李清照的性格特点,她更倾向于保持个人情感和艺术世界的纯粹。

整首词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细微之处的观察,展现了诗人独到的审美情趣和她那颇具韵味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92)

李清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集校注》

  • 籍贯:山东省济南章丘
  • 生卒年: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

相关古诗词

摊破浣溪沙(其一)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形式: 词牌: 山花子

新荷叶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形式: 词牌: 新荷叶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尤]韵

满庭芳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尽,犹赖有梨花。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形式: 词牌: 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