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咄哉灭胡种,面目真可恶。
过桥便拆桥,得路便塞路。
虽欲彊柔和,毕竟触人怒。
万事类如此,谁敢相亲附。
乞儿囊本空,常誇敌国富。
闻说阎罗王,未免生怕怖。
休更放大言,嫌佛不肯做。
这首诗是宋代禅师释宗杲所作的《禅人求赞(其一)》,以讽刺和警世的口吻表达了对某些人的不满和批评。诗中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那些背信弃义、自私自利的人,他们如同过河拆桥、得势便堵路的小人,表面上试图示弱以获取和谐,但实质上却触动了人们的愤怒。诗人借此警示世人,世间之事多有反复无常,人们不敢轻易亲近此类人物。
诗中的"咄哉灭胡种,面目真可恶",可能暗指某些人忘恩负义的行为,"过桥便拆桥,得路便塞路"则直接刻画了这类人的自私行为。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人的虚伪和后果,"虽欲彊柔和,毕竟触人怒",表明他们的伪装无法掩盖本质。
最后,诗人以乞丐的心态和阎罗王的审判作比,指出无论贫富,都不应夸耀自己的优势,而应谨慎言行,以免招致反感或不幸。"休更放大言,嫌佛不肯做",劝诫人们要谦虚低调,不可过于狂妄。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犀利,具有鲜明的讽刺意味,展现了禅宗对世态人情的洞察和对道德品质的倡导。
不详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毛锥子上通消息,争似亡言绝见知。
后夜一轮空界月,清光千里共依依。
紫岩分惠建溪茗,妙喜答以青州衫。
得人一牛还一马,前三三与后三三。
一条白棒,佛祖俱打。超宗禅人,大胆不怕。
画我来乞赞,鬼门上帖卦。
三十年后此话大行,任一切人钻龟打瓦。
正觉山前折却本,三七日内心头闷。
却来鹿苑讨便宜,好与拽翻椎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