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出山相赞

正觉山前折却本,三七日内心头闷。

却来鹿苑讨便宜,好与拽翻椎一顿。

形式: 押[愿]韵

翻译

在正觉山前砍下原本的枝干
过了三天七天内心感到烦闷

注释

正觉山:指一处修行或有特殊意义的山。
折却本:砍下原有的树木。
三七日:大约两周的时间。
心头闷:心里感到不舒畅。
鹿苑:古印度著名的佛教圣地。
讨便宜:寻找解脱或智慧的方法。
拽翻椎:可能是一种比喻,意为彻底改变观念或思维模式。
一顿:一次彻底的转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的作品《释迦出山相赞》。诗中以佛教故事为背景,描述了释迦牟尼佛从深山修行后走出,面对世间纷扰的心态变化。"正觉山前折却本",意指他在正觉山(可能象征悟道之地)前舍弃了原有的执着和观念;"三七日内心头闷",暗示他在出山初期可能会感到困惑或不适应。"却来鹿苑讨便宜",鹿苑是佛教故事中的重要地点,他来到这里寻求智慧,试图解决内心的困扰;"好与拽翻椎一顿",形象地表达了他决心通过深入思考和修行,彻底解决疑惑,犹如用椎击打,使内心得到顿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释迦牟尼的经历,传达了修行者在面对世俗诱惑和内心困惑时,寻求解脱和觉悟的决心。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蔡知县小庵

此庵非小亦非大,堪笑石头空捏怪。

不知法界即此庵,彊谓此庵含法界。

而今欲识住庵人,万象之中独露身。

妙喜为写此庵榜,要与太虚为近邻。

形式: 古风

蔡郎中请赞

赋性暴,举止傲,说甚禅,谈甚道。

有个没意智呆郎,随例妄想颠倒。

蔡郎中还见么,若也当面讳却,便是监主自盗。

形式: 押[号]韵

蔡宣教请赞

手里指东画西,口中胡说乱道。

一生惯打葛藤,天真不属做造。

有个蔡正卿,时时来著到。

水流湿,火就燥,马面团圞随人所好。

形式: 押[号]韵

蔡宣教请赞

咄哉无知,半憨半痴。

黑豆换人眼睛,十分爱讨便宜。

一朝死入地狱,定堕镬汤泥犁。

佛也救尔不得,任尔凤林吒之。

形式: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