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窦员外旬休早凉见示诗

新秋十日浣朱衣,铃阁无声公吏归。

风韵渐高梧叶动,露光初重槿花稀。

四时苒苒催容鬓,三爵油油忘是非。

更报明朝池上酌,人知太守字玄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新秋时节,我洗晾了十天的红衣,官署静悄悄,官员们已归去。
微风吹过,梧桐叶轻轻摇曳,露水渐重,槿花稀疏开放。
四季匆匆,催人老去,饮酒三杯,世间的是非都暂时忘却。
预告明天在池边聚会畅饮,人们知道我是太守,名叫玄晖。

注释

新秋:初秋。
十日:十天。
浣朱衣:清洗红色的衣服。
铃阁:官署中的铃声阁。
无声:寂静无声。
公吏:官员。
归:回去。
风韵:风的韵味。
高:强烈。
梧叶:梧桐树叶。
动:摇动。
露光:露水的光芒。
初重:开始变得沉重。
槿花:木槿花。
稀:稀疏。
四时:四季。
苒苒:渐渐流逝。
容鬓:容貌和头发。
三爵:三杯酒。
油油:形容饮酒畅快。
忘是非:忘记世俗的是非。
明朝:明天。
池上:池边。
酌:饮酒。
人知:人们知道。
太守:地方长官。
字玄晖:名号为玄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吏在秋季回家的场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

"新秋十日浣朱衣"一句,以动作开始,诗人在初秋第十天洗涤红色的衣服,这不仅是为了清洁,更隐含着一种对于新鲜开始的期待和准备。"铃阁无声公吏归"则描绘出官吏归来时那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铃阁"指的是官员所乘坐的马车上的铃铛,由于无声,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平和安宁的夜晚。

接下来的"风韵渐高梧叶动"一句,通过秋风吹拂梧桐树叶的声音,传达出秋天特有的清幽氛围。紧接着的"露光初重槿花稀"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露水刚刚加重,槿花开得不多,但这也恰好映衬出秋季的凄清美。

诗人在"四时苒苒催容鬓"一句中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情感。"三爵油油忘是非"则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世间纷争,体现出一种超脱红尘的愿望。

最后两句"更报明朝池上酌,人知太守字玄晖"中,诗人预告着第二天将在池塘边品尝美酒,同时也透露了自己是位名叫玄晖的太守,这里通过对未来活动的展望,表达了一种乐观和期待的心态。

整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意境清新脱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自然景象的刻画,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微之镇武昌中路见寄蓝桥怀旧之作悽然继和兼寄安平

今日油幢引,他年黄纸追。

同为三楚客,独有九霄期。

宿草恨长在,伤禽飞尚迟。

武昌应已到,新柳映红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新秋对月寄乐天

月露发光彩,此时方见秋。

夜凉金气应,天静火星流。

蛩响偏依井,萤飞直过楼。

相知尽白首,清景复追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楚州开元寺北院枸杞临井繁茂可观群贤赋诗因以继和

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香泉树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

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新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窦朗州见示与澧州元郎中早秋赠荅命同作

邻境诸侯同舍郎,芷江兰浦恨无梁。

秋风门外旌旗动,晓露庭中橘柚香。

玉簟微凉宜白昼,金笳入暮应清商。

骚人昨夜闻鶗鴂,不叹流年惜众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