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午门晴旭飏轻飔,拜领恩纶竟莫辞。
八座敢誇三珥贵,千金不羡五花骑。
休论孟德头风事,绝胜杨侯耳热时。
老去毛君犹未秃,玉堂閒写赐貂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午门受恩赐的场景,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显得庄重而喜庆。诗人感激地接受皇恩,表示即使位居高官,也不以三品官帽的尊贵自矜,更不羡慕五品官的华丽仪仗。他以历史人物为鉴,暗示自己不会像曹操头痛或杨侯面红耳赤般追求权势,而是淡泊名利,保持清廉。
诗中提到毛君,可能是指毛发尚且未衰的老友,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年华虽老,但心境依旧如玉堂之静,可以悠闲地书写皇帝所赐的诗篇,这不仅是对个人品格的表白,也是对朝廷恩典的感恩和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谦逊、淡泊和文人雅趣。
不详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国亡不废君臣义,莫道祥兴是靖康。
奔走耻随燕道路,死生惟著宋冠裳。
天南星斗空沦落,水底鱼龙欲奋扬。
此恨到今犹不极,厓山东下海茫茫。
宋家行在日南迁,胡骑长驱百万鞭。
潮海有灵翻佑贼,江流非堑枉称天。
庙堂遗恨和戎策,宗社深恩养士年。
千古中华须雪耻,我皇亲为定幽燕。
北风吹卷洞庭波,飞舸还经孟渎河。
今日胜兵方有算,向来遗孽本无多。
中宵驿使传书捷,两岸欢声入棹歌。
闻说西南犹转战,几时甘雨洗天戈。
瑶峰独立倚空苍,云去云来两不妨。
旋逐春寒生苑树,更随晴日度宫墙。
玉皇居处重楼拥,太史占时五色光。
若与山龙同作绘,也须能补舜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