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佘通判(其三)

吏胥无复到乡村,諠杂何曾及县门。

岁岁年年比今日,邑人常戴府公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地方官吏与百姓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以及官员深受民众爱戴的情景。通过“吏胥无复到乡村,諠杂何曾及县门”两句,诗人展现了官府治理下乡村的宁静与秩序,官吏不再频繁打扰民间生活,喧嚣纷扰也难以触及县衙,体现了官民关系的改善。

“岁岁年年比今日,邑人常戴府公恩”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和谐局面的持续性与官员对地方的贡献。每年每度,都如同今日一般,百姓对府公的恩德铭记在心,表达了对官员勤政爱民行为的高度赞扬和感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官民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颂扬了官员为地方带来的福祉与改变,体现了明代社会中对于良好官风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题王氏水竹居(其一)

家住龙河碧玉湾,清风绕屋万琅玕。

旧闻嵇阮诸才子,常聚南园与北园。

形式: 七言绝句

题王氏水竹居(其二)

王园西畔接文溪,种竹临溪个个齐。

剩有山阴三月趣,彩毫丽句吐红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题王氏水竹居(其三)

国初耆俊满西昌,文采风流重二王。

我忆为童随杖舄,筼筜谷里听琳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王氏水竹居(其四)

最忆琼台太守贤,早从林馆究微言。

寻源曾溯羲文上,细论先天与后天。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