阌乡值风

烈风吹华阴,古槐若长呼。

高沙起黄碛,四望如一铺。

上马低便面,据鞍兀长途。

日晚过潼关,行客亦已疏。

守吏索姓名,沸乱如虫蛆。

两目不可开,说之使自书。

夜至阌乡县,僮仆相欷歔。

困定即洗濯,泥土扪短须。

草草具盘飧,零落饭与蔬。

恨无姜少府,为脍黄河鱼。

形式: 古风

翻译

强风席卷华阴地,古槐仿佛在悲鸣。
黄沙漫天从沙漠起,放眼望去一片平坦。
骑马出门低头行,长久骑行鞍上坐。
傍晚时分过潼关,路上行人渐稀疏。
守关官员查问名姓,场面混乱如虫群蠕动。
眼睛无法睁开,只好让他代笔记录。
夜晚抵达阌乡县,仆人们相互叹息。
疲惫后洗净尘土,摸着胡须感叹不已。
匆匆准备晚餐,饭菜简单只有粗粮和蔬菜。
遗憾没有姜少府,能品尝黄河鲜美的鱼片。

注释

华阴:地名,在今陕西省渭南市。
古槐:古老的槐树,象征历史或沧桑。
沸乱如虫蛆:形容场面混乱不堪。
阌乡县:古代县名,在今河南省灵宝市。
盘飧:简单的饭菜。
姜少府:官职名,这里指有烹饪技艺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恶劣天气中骑马旅行的艰难情景。"烈风吹华阴,古槐若长呼"直接展现了狂风暴雨中的恐怖气氛,古老的槐树似乎在怒吼。接着,“高沙起黄碛,四望如一铺”则描绘出一片荒凉之地,被风沙覆盖,四处看去皆是一片黄色的荒漠。

诗人通过“上马低便面,据鞍兀长途”表现了行者在恶劣天气中的不易和无奈。"日晚过潼关,行客亦已疏"则是时间的推移和旅途的孤独感。

接下来,“守吏索姓名,沸乱如虫蛆”描绘了官府对外来者的盘查,环境之混乱如同蚂蚁一般。诗人因困倦而“两目不可开,说之使自书”表现了身心的极度疲惫。

夜晚到达阌乡县,“僮仆相欷歔”则是旅途中的孤独与寒冷感,连仆人都无法避免这种境遇。"困定即洗濯,泥土扪短须"描绘了行者尽力保持个人卫生的艰辛。

最后,“草草具盘飧,零落饭与蔬。恨无姜少府,为脍黄河鱼”则是对简单食物的不满和对美味佳肴的渴望。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生活上的不便,也隐含着对更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旅途中的困难以及个人感受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恶劣天气中旅行时所遭遇的一系列挑战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阎生谈黄庭

茫茫诵灵文,谁为抉久瞽。

不能辨三一,岂复更知五。

方迷得真指,忽悟有奇睹。

自此日相亲,赤龙交黑虎。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阎君见示岷山赋因为小诗谢之

大岷西南镇,岩壑天下秀。

厥初造此者,以作神仙囿。

相如子云没,李杜继其后。

欲赋俱未敢,于词怯轻构。

阎君通方士,才力谁可斗。

驱联入健笔,万状无一漏。

骎骎语趫劲,骏马杂驰骤。

太华杨已拙,天台孙亦谬。

示余读数过,惊耸肩缩脰。

勉为成短章,聊酬君意厚。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黄功垂秘书岚城阁

群峰绕高轩,四望如城密。

晴岚逼窗户,净若新洗熨。

杳杳其中人,衣襟照寒碧。

临风设横几,萧洒坐终日。

门前车马道,扰扰乱如虱。

转眼不复观,长歌傲簪绂。

形式: 古风

黄秀才北郊书堂

吾邑固僻陋,巉巉合群山。

苟无贤者居,孰能营幽闲。

黄子治北郊,胜绝收其间。

长溪断谷口,嚣哗隔尘阛。

始至甚夷旷,渐往颇险艰。

洞穴烟云昏,涧壑松桂环。

幽芳自芬馥,野哢常绵蛮。

缭磴挂绝壁,孤彴飞遥湾。

气象夺天奥,景物搜鬼悭。

筑室贮群籍,轩窗面孱颜。

朱黄列几案,坐把古穴删。

自取天爵高,下视五两纶。

处心固已定,讵恤时辈讪。

伊余素无似,谬入文墨班。

前得省亲归,屡此容追攀。

时亦窃讲议,始蹈贤圣关。

譬之拉虎豹,所得才一斑。

自愧鄙朴姿,得涉道谊寰。

余亦有东谷,对此何格顽。

每来辄尽日,须步明月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