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行

云中小儿吹金管,向晚因风一川满。

塞北云高心已悲,城南木落肠堪断。

忆昔魏家都此方,凉风观前朝百王。

千门晓映山川色,双阙遥连日月光。

举杯称寿永相保,日夕歌钟彻清昊。

将军汗马百战场,天子射兽五原草。

寂寞金舆去不归,陵上黄尘满路飞。

河边不语伤流水,川上含情叹落晖。

此时独立无所见,日暮寒风吹客衣。

形式: 古风

翻译

小孩子在云中吹奏金色笛子,傍晚时分,笛声随风飘满整个河川。
身处塞北高云之下,心中已充满悲伤,城南树木凋零,令人肝肠寸断。
回忆起昔日魏国的都城在此地,凉风观前曾是历代帝王的所在。
清晨的阳光照耀千门,山川景色与宫殿辉映,双阙直连天际,映照着日月光芒。
举杯祝寿,愿彼此永远安康,日日夜夜,音乐和钟声回荡在清澈的天空。
英勇的将军驰骋沙场无数,天子在五原草原狩猎显威风。
曾经的皇家仪仗孤独离去,陵墓上黄土飞扬,路上满是尘埃。
河边默默无言,只为流水悲伤,川上凝视落日,感叹时光流逝。
此刻独自站立,眼前空无一物,傍晚寒风吹过,打湿了旅人的衣裳。

注释

金管:金色的笛子。
向晚:傍晚时分。
塞北:北方边塞。
肠堪断:形容极度悲伤。
魏家:指魏国。
凉风观:可能指历史上的宫殿或名胜。
双阙:古代宫殿的两个高台。
射兽:天子狩猎。
金舆:指皇家车辆。
黄尘:黄色的尘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秋思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历史记忆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繁华的遗憾和当前孤独无依的感慨。

“云中小儿吹金管”一句,以一个虚幻的画面开篇,给人以梦幻之感。接着,“向晚因风一川满”则描绘了秋风中的黄昏景色,水面被风吹起波纹,一片繁忙。

“塞北云高心已悲”表达了诗人在边塞的孤独与悲凉,而“城南木落肠堪断”则是对秋天萧瑟景色的描绘,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断裂。

“忆昔魏家都此方,凉风观前朝百王”两句,不仅回顾了历史上的繁华,还通过凉风和古老的建筑,唤起了对过去的深深怀念。这里的“魏家都”可能指的是唐代以前某个朝代在这个地方的都城。

“千门晓映山川色,双阙遥连日月光”则是对早晨景色的描写,以及通过宫殿和日月来表达一种超越时空的壮丽与辉煌。

“举杯称寿永相保,日夕歌钟彻清昊”一句,似乎是在强调友情或兄弟之情的长久,但在这样的边塞孤独中,这种祝愿显得尤为珍贵和迫切。

“将军汗马百战场,天子射兽五原草”两句,则是对军事生活的一种描绘。将士们的战斗生涯,以及皇帝狩猎的壮观,都在无声中诉说着边塞生活的艰辛与辉煌。

“寂寞金舆去不归,陵上黄尘满路飞”则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哀伤,以及一种永远无法回来的宿命感。

“河边不语伤流水,川上含情叹落晖”一句,是诗人面对自然景物时的沉默与感慨。河水在流淌,似乎也带走了诗人的哀愁,而夕阳的余晖,更是让人心生感慨。

最后,“此时独立无所见,日暮寒风吹客衣”则是对诗人孤独状态的强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既看不见繁华,也感受不到温暖,只有日暮后的寒风和自己的旅途装束。

收录诗词(7)

薛奇童(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吴声子夜歌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形式: 古风

拟古

沙尘朝蔽日,失道还相遇。

寒影波上云,秋声月前树。

川气生晓夕,野阴乍烟雾。

沈沈滮池水,人马不敢渡。

吮痈世所薄,挟纩恩难顾。

不见古时人,中宵泪横注。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和李起居秋夜之作

过庭闻礼日,趋侍记言回。

独卧玉窗前,卷帘残雨来。

高秋南斗转,凉夜北堂开。

水影入朱户,萤光生绿苔。

简成良史笔,年是洛阳才。

莫重白云意,时人许上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塞下曲

骄虏初南下,烟尘暗国中。

独召李将军,夜开甘泉宫。

一身许明主,万里总元戎。

霜甲卧不暖,夜半闻边风。

胡天早飞雪,荒徼多转蓬。

寒云覆水重,秋气连海空。

金鞍谁家子,上马鸣角弓。

自是幽并客,非论爱立功。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