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昭阳柘馆贮歌儿,恨杀陈汤斩郅支。
胡草似人空好色,春光不到二阏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的《咏史》其一,主要描绘了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情境。昭阳柘馆象征着宫中的奢华与繁华,歌儿云集,然而王昭君的命运却与这些歌舞无缘,被远嫁匈奴,她的悲愤之情在诗中得以体现。
"恨杀陈汤斩郅支"一句,借用了汉朝名将陈汤斩杀匈奴单于郅支的典故,表达对昭君被迫离乡的无奈和对郅支命运的同情,暗含对强权政治下女性命运的控诉。
"胡草似人空好色",以胡地荒凉的草木比喻匈奴的生活环境,暗示了昭君身处异域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批评了匈奴单于的轻浮好色。
"春光不到二阏氏","二阏氏"指王昭君,"春光"象征温暖和希望,这里表达了对昭君远离家乡、无法享受祖国春光的哀怜,也隐含了对朝廷未能妥善保护她的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王昭君的不幸遭遇和深沉的哀怨,具有强烈的讽刺和历史感慨。
不详
出嫁毡裘得几时,昭阳柘馆贮歌儿。
蛾眉莫怨毛延寿,好怨陈汤斩郅支。
彭祖呼嘘不可为,碧鸡使节岂堪持。
区区含糗羹藜厚,聊似相如衣锦时。
污茵驭吏习边方,阿保宫人畏霍光。
丞相马前人蹀血,病牛何足累阴阳。
长乐卮前露雪眉,岩花乱笑出山时。
有人拍手瓜田里,来往青门总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