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路中寄诸公

偏郡隔云岑,回溪路更深。

少留攀桂树,长渴望梅林。

野笋资公膳,山花慰客心。

别来无信息,可谓井瓶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我身处偏远的郡县,四周高山环绕,回转的溪流之路更加幽深。
稍作停留,我想要攀折桂花,长久以来心中期盼着梅树林的芬芳。
野外的竹笋成了我的日常菜肴,山间的野花则抚慰了我客居的思乡之情。
自从分别后,就再没有消息传来,真可谓是音信全无,如同井底之瓶沉寂无声。

注释

偏郡:偏远的郡县。
云岑:高山。
回溪:回转的溪流。
深:幽深。
少留:稍作停留。
攀桂树:摘桂花。
望梅林:期盼梅树林。
野笋:野生竹笋。
公膳:日常菜肴。
山花:山间野花。
慰客心:抚慰思乡之情。
别来:自从分别。
无信息:没有消息。
井瓶沈:比喻音信全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者在偏远山区的清溪路上,感受到的自然美景与内心情感。开篇“偏郡隔云岑,回溪路更深”两句,以雄伟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山高谷深的画面,给人以深邃莫测之感。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远离尘世,深入自然之中的心境。

“少留攀桂树,长渴望梅林”则透露出诗人对高洁梅花的向往与追求。桂树常象征着尊贵和荣华,而梅花则代表了坚贞不屈、超然物外的品格。这里,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对于高尚品德的渴望和追求。

“野笋资公膳,山花慰客心”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激之情。在这偏远的山区,连最简单的食物都要依赖自然,而山花则给予诗人以慰藉。这里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最后,“别来无信息,可谓井瓶沈”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在这寂静而又隔绝的山区,没有任何消息能够到达,这种孤独感与对外界的渴望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对于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亲情友谊的思念。

收录诗词(6)

崔备(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崔元翰榜进士第三人。曾任工部尚书。唐宪宗元和六年(811)任礼部员外郎,终工部郎中。唐朝建中进士第,为西川节度使判官,终工部郎中。诗六首

  • 字:顺之
  • 籍贯:许州(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47-816

相关古诗词

使院忆山中道侣兼怀李约

松竹去名岳,衡茅思旧居。

山君水上印,天女月中书。

旧秩芸香在,空奁药气馀。

褐衣宽易揽,白发少难梳。

病柳伤摧折,残花惜扫除。

忆巢同倦鸟,避网甚跳鱼。

阮巷惭交绝,商嵓愧迹疏。

与君非宦侣,何日共樵渔。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寄羊士谔永宁里居

图书锁尘阁,符节守山城。

形式: 押[庚]韵

晴江秋望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赠李十二白

凉风八九月,白露满空庭。

耿耿意不畅,捎捎风叶声。

思见雄俊士,共话今古情。

李侯忽来仪,把袂苦不早。

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

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

担囊无俗物,访古千里馀。

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

双眸光照人,词赋凌子虚。

酌酒弦素秦,霜气正凝洁。

平生心中事,今日为君说。

我家有别业,寄在嵩之阳。

明月出高岑,清溪澄素光。

云散窗户静,风吹松桂香。

子若同斯游,千载不相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