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当年伏地全杨李,公亦何知爱恶间。
千古论心许公近,百年归意与谁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松菊堂读史五首》中的第五首。诗中,诗人以历史人物为引子,表达了对公正无私品格的赞赏。"当年伏地全杨李"暗指历史上的人物在面对权势时,能够坚守原则,不因个人喜好而偏颇。"公亦何知爱恶间"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公正无私的态度,即使在情感纠葛中,也能保持理智判断。
"千古论心许公近",诗人认为这样的公正之心是值得千秋万代尊敬的,表明他对公正无私人格的高度评价。最后,"百年归意与谁闲"则流露出一种感慨,诗人感叹在这样的时代,能有这样的心境和行为的人已经不多,显得有些寂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公正无私精神的推崇,并对现实社会中缺乏这种品质的现象表示了一种惋惜。
不详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平生精爽皋夔内,一世功名贝锦间。
再梦令狐亦何事,可能到死未心闲。
明光甲挫三言内,悉怛谋亏一算间。
成败关心不瞑目,我今无此只应闲。
吾慕斯人不以官,会昌一梦中兴间。
何须更作穷愁志,秋雨长时睡正闲。
不作文饶将相官,野人亦挂党人间。
筹边措国俱无用,空对平泉草木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