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平生精爽皋夔内,一世功名贝锦间。
再梦令狐亦何事,可能到死未心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松菊堂读史五首》中的第四首。诗中,诗人以皋夔这样的古代贤臣自比,表达了一生追求精神修养和功业的高尚情操。"精爽皋夔内"意味着诗人的心志如同古代贤相皋陶和夔乐那样高洁,内心充满智慧与正直。"一世功名贝锦间"则比喻他的理想和成就如贝母编织的精美锦缎,既有对功名的渴望,又寓含了淡泊名利的品格。
接下来,诗人提到"再梦令狐亦何事",令狐指令狐绹,唐朝宰相,这里可能是诗人借以自况或感叹历史人物的际遇。诗人疑惑即使再次经历类似令狐绹那样的梦境,也不明白自己为何还会有所牵挂,暗示他对功名之事并非全然不在意,而是内心深处仍有一份难以释怀的追求。
最后,"可能到死未心闲"表达了诗人对于一生未能完全放下追求,直到生命的尽头仍有所期待和不甘心的感慨。整首诗通过个人与历史人物的比较,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人生思考。
不详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明光甲挫三言内,悉怛谋亏一算间。
成败关心不瞑目,我今无此只应闲。
吾慕斯人不以官,会昌一梦中兴间。
何须更作穷愁志,秋雨长时睡正闲。
不作文饶将相官,野人亦挂党人间。
筹边措国俱无用,空对平泉草木闲。
五岁淮山一梦新,扁舟曾系市桥春。
津亭石磴双垂柳,见我依依似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