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作文饶将相官,野人亦挂党人间。
筹边措国俱无用,空对平泉草木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松菊堂读史五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文人不做实际政务,仅以党争为务的批评,以及对于那些空谈筹划边疆和国家大计而无实效者的不满。"不作文饶将相官"一句讽刺了那些只追求表面文章而不务实的官员,"野人亦挂党人间"则揭示了连普通人都卷入了这种党派纷争之中。"筹边措国俱无用"直接指出这些讨论和计划缺乏实际效果,"空对平泉草木闲"则以悠闲的草木对比,强调了这种空谈带来的浪费和无为。整首诗寓言深刻,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风气。
不详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五岁淮山一梦新,扁舟曾系市桥春。
津亭石磴双垂柳,见我依依似故人。
迟君干越思禅寺,弥月忘归住翠岚。
忽见琵琶洲上月,始惊全室在天南。
客星一点太微傍,谈笑青蝇玉失光。
载酒五湖狂到死,只今天地不能藏。
山如浮玉一峰立,江似海门千顷开。
我欲此中成小隐,莫教山脚有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