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寂庵辩才师有罗汉树一株移自台岳托根木香架下颇妨成长因寄沈水香往易之

台岳石为梁,苔滑水湍激。

应真所游处,林杪飞杖锡。

遂令山木閒,变现如所历。

扶疏冠琪玉,不受霜雪滴。

当其含蕊时,知状曾目击。

端如尊者相,相呈咸可觌。

掌合貌甚恭,头光不加幂。

升高真蹑虚,集菀聊憩寂。

枝栖过三宿,神通渺难测。

不于下成蹊,俗眼何曾识。

四皓共木奴,大槐荫土国。

孰非梦幻閒,昧者徒自惑。

况此方广徒,衲身岂人力。

我有一瓣香,敬为千百亿。

漂摇风雨中,此地何偪仄。

向来专一丘,不受山庭勒。

盘踞来药寮,使我亲封植。

清泉堪晚漱,甘露充朝食。

埽除有浮屠,高下宜降陟。

稽首达声闻,应供毋难色。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石架作桥梁,苔藓湿滑水流急。
应真仙人游历之处,杖锡在林梢飞翔。
让山木显得悠闲,显现他所经历的景象。
枝叶繁茂如玉冠,不畏霜雪的打击。
花开之时,形态如亲眼所见。
如同尊者之仪态,展现清晰可见。
双手合十,态度恭敬,头上毫光不加遮蔽。
踏空而上,聚集在寂静的草木间稍作休息。
鸟儿在此栖息超过三夜,神妙难以揣测。
不留下脚印,凡人怎能理解。
四位皓首老者与木奴同在一树,大槐树荫庇着土地。
谁又能分辨这并非梦境,愚昧之人只会迷惑。
更何况这些僧侣,修行并非人力所能及。
我有一缕清香,敬献给无数生灵。
在风雨飘摇中,此地显得狭小逼仄。
我本一心向丘壑,不受山规所限。
来到药房,让我亲自栽种。
清泉适合夜晚漱口,甘露可供早晨食用。
清扫出佛塔之地,高低皆适宜攀登。
深深行礼,声音传达到,供养之事无需为难。

注释

苔滑:形容路面因苔藓湿润而滑。
湍激:水流急促。
杖锡:杖指禅杖,锡指锡杖,僧人出行的法器。
变现:显现、表现。
掌合:双手合十,表示恭敬。
稽首:古代跪拜礼,表示尊敬。
声闻:佛教术语,指修行者的名声和德行能被他人听到。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谢伋在灵岩寂庵中见到的一株罗汉树,它原本来自台岳,被移植到木香架下却妨碍了生长。诗人深感其处境不佳,于是赠送沈水香以换取这株珍贵的树。他表达了对罗汉树的敬仰,认为其超凡入圣,神通广大,非人间常物。诗人还提到自己在庵中的修行生活,如清泉漱口、甘露为食,以及对佛寺的崇敬。整首诗寓含禅意,借物抒怀,体现了诗人对佛法和自然的深深敬畏。

收录诗词(31)

谢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李士举过仙都徐氏山居(其一)

■节光华远,轺车那得闲。咨询元自急,省敛亦相关。

去住存高咏,晴阴对好山。

深惭縻郡绂,仙境不同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绍兴甲寅正月至吴文叟山庄

学士奔波方绕枝,隐者盘旋能避时。

萦纡三径襄枳棘,庇荫万木藏茅茨。

常时理棹去城远,先世卜筑无人知。

高山为屏开锦绣,清泉可鉴堆琉璃。

主人好德乡党敬,宾客来游邻里窥。

有田千亩何所羡,遗子一经常自期。

莫向清流歌考槃,须知好爵徒尔縻。

驱羊拾芥不难取,濯缨洗耳应复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药寮候洪景伯

十日元无两日晴,小园幽事最关情。

早披鹤氅看云出,晚踏渔舟趁月明。

夜雨洗来修竹净,晓风吹入瘦松清。

野亭花径缘君埽,袅袅秋声动旆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孙仲举徽猷罢郡造朝

四月维夏天未暑,天台居民逃室处。

城中屦贵巷陌喧,城外号奴去村墅。

老癃扶杖少者趋,夫弃禾麻妇投杼。

肩随足蹑似同谋,色沮声低咸偶语。

使君高车挽不止,谁其嗣之保闾里。

攀辕卧辙岂留行,遮道填门宁足恃。

三江阻隔江水深,莫使江头有船舣。

我闻此语良足听,呼使来前陈本始。

吾州使君能静治,千里无虞安狱市。

澄之不清扰不浊,尽道使君心似水。

昔襦不足今裤馀,良药千金补疮痏。

黄屋近驻钱塘城,愿说政平并讼理。

从今更借二三年,增秩赐金书用玺。

我言此语尔未思,有大于此尔何知。

入为三公自故事,天台美称公是宜。

德泽但可施一州,润及九里宁独私。

携持却看祖道盛,送车百两多旌麾。

争先劝饮接殷勤,玉酒湛湛皆盈卮。

使君千觞亦未醉,更听小儒前致词。

嗟予待次七闽郡,法式规模知吏师。

忘年屈势待我厚,岁月易得今再期。

送公去郡情更恶,人送作郡知何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