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秋十首(其七)

寒竹秋雨重,凌霄晚花落。

低回翠玉梢,散乱栀黄萼。

颜色有殊异,风霜无好恶。

年年百草芳,毕意同萧索。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翻译

在秋雨中寒竹更显沉重,傍晚时分凌霄花纷纷飘落。
竹叶低垂如同翠绿的玉梢,散乱的是像栀子般黄的花萼。
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面对风霜却无偏好或厌恶。
每年百草都会繁茂,最终都难免归于凋零荒凉。

注释

寒竹:经受秋寒的竹子。
秋雨重:秋雨使竹子显得更加沉重。
凌霄:一种攀援植物,这里指凌霄花。
晚花落:傍晚时花朵凋谢掉落。
低回:低垂、回旋的样子。
翠玉梢:形容竹叶如同翠绿色的玉质枝梢。
散乱:分散、杂乱。
栀黄萼:像栀子花一样黄色的花托(这里可能指花的基部)。
颜色:色彩。
殊异:差异大,不同寻常。
风霜:风和霜,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
无好恶:没有特别的喜爱或讨厌,指自然平等对待万物。
年年:每年。
百草芳:各种草木繁荣茂盛。
毕意:终究,毕竟。
同萧索:都变得萧条冷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感慨。

“寒竹秋雨重”一句,以浓重的秋雨为背景,使得寒冷的竹子更显得萧瑟,这种景象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凌霄晚花落"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隐喻,凌霄即高耸入云的样子,晚花代表着最后的美丽,但最终也难逃落下。

接下来,“低回翠玉梢”和“散乱栀黄萼”,描述了树枝在秋风中摇曳,花瓣随风飘散的情景。这里的“翠玉梢”形容树梢的青绿如玉,而“栀黄萼”则是指菊花的黄色花瓣。这些形象生动的字眼,不仅描绘了秋天的丰富色彩,也透露出一种自然界无情变迁的哲理。

"颜色有殊异,风霜无好恶"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上述观点,从而引出“年年百草芳,毕意同萧索”这样的感叹。这里面对着一年一度的花开花落,诗人发出对生命短暂和自然界中万物平等的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时间、生命以及自然界的深刻思考,是一首蕴含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解秋十首(其八)

春非我独春,秋非我独秋。

岂念百草死,但念霜满头。

头白古所同,胡为坐烦忧。

茫茫百年内,处身良未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解秋十首(其九)

西风冷衾簟,展转布华茵。

来者承玉体,去者流芳尘。

适意丑为好,及时疏亦亲。

衰周仲尼出,无乃为妖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解秋十首(其十)

漠漠江面烧,微微枫树烟。

今日复今夕,秋怀方浩然。

况我头上发,衰白不待年。

我怀有时极,此意何由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詶别致用

风行自委顺,云合非有期。

神哉心相见,无眹安得离。

我有恳愤志,三十无人知。

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达则济亿兆,穷亦济毫氂。

济人无大小,誓不空济私。

研几未淳熟,与世忽参差。

意气一为累,猜仍良已随。

昨来窜荆蛮,分与平生隳。

那言返为遇,获见心所奇。

一见肺肝尽,坦然无滞疑。

感念交契定,泪流如断縻。

此交定生死,非为论盛衰。

此契宗会极,非为同路岐。

君今虎在柙,我亦鹰就羁。

驯养保性命,安能奋殊姿。

玉色深不变,井水挠不移。

相看各年少,未敢深自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