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园亭看山和余诚之韵

茅堂相与共看山,昼短流光最易残。

彩笔未成青玉案,花阴又上碧阑干。

有杯到口穷犹乐,无事萦心梦亦安。

荣辱升沉是常理,不妨江上老儒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张氏园亭中与友人一同观赏山景的情境,充满了生活哲理与淡泊名利的意味。首句“茅堂相与共看山”,简练地勾勒出诗人与友人在简朴的茅屋中共享自然美景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接着,“昼短流光最易残”一句,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时光易逝、珍惜当下的感慨。

“彩笔未成青玉案,花阴又上碧阑干”两句,通过未完成的创作与花影爬上栏杆的细节,既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追求,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与时间的流转。这里,“彩笔”象征着诗人的才华与创作热情,“青玉案”则可能是未完成的作品或某种艺术创作的目标,而“花阴上碧阑干”则以自然景象的变化,隐喻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有杯到口穷犹乐,无事萦心梦亦安”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的态度——即使在贫困中也能找到快乐,在无事时也能安然入梦。这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平和。

最后,“荣辱升沉是常理,不妨江上老儒冠”两句,以哲理性的思考收尾,指出人生中的荣辱得失、升迁沉沦都是自然规律,不必过于执着。诗人以“江上老儒冠”自比,既是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也是对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6)

秦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九客中感怀

重阳风雨几番过,客里遭逢感慨多。

万叠云山遮故国,三更灯火照行窝。

儒冠总是为身误,书卷还须着意磨。

独拥寒衾未成寐,又听征雁落关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清河舟中有怀

莲蓉湖上雨如倾,杯酒流连送我行。

分手又为三月别,倚篷长忆十年情。

艰难百折清河道,凄惨初更画角声。

宾主泉亭欢宴处,可曾相与念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喜王时斋见寄用韵述怀

避俗侨居陋巷深,日长何事要追寻。

一编宣圣诚明理,几句尧天首尾吟。

懒对同胞谈世故,肯随流俗共浮沉。

朝来正尔生乡思,忽堕云笺抵万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晚酌观菊和友人韵

檐花细滴夜黄昏,相对倾残北海尊。

今古漫谈还促席,茱萸欲看又临轩。

半宵长漏声偏怆,一袅余烟鼎尚温。

宾主莫云诗思涩,鸾笺已满百余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