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佛拾尊荣乐,为悯诸痴子。
早愿悟无生,办集无上事。
后来出家者,多缘无业次。
不能得衣食,头钻入于寺。
此诗描绘了一位佛教僧侣对信徒的慈悲之心以及出家人的境遇。"佛拾尊荣乐,为悯诸痴子"表达了僧人以佛法的智慧来拯救迷失世人的情怀。接着"早愿悟无生,办集无上事"则是对修行早日悟到生命真谛、完成最高精神追求的殷切期盼。
"后来出家者,多缘无业次"这一句透露出在当时社会中,有许多人因为没有其他生计才选择出家为僧。这种现实情况下,出家的动机可能不尽是为了宗教信仰,而是一种生活的无奈选择。
最后两句"不能得衣食,头钻入于寺"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出家人由于无法得到足够的衣食供给,只能将自己的头顶(也就是自己)投身到佛寺中,以此来换取生活所需。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也隐含着对这类出家人的同情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情境,展现了作者拾得对于信仰与世俗、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洞察。
不详
嗟见世间人,永劫在迷津。
不省这个意,修行徒苦辛。
我诗也是诗,有人唤作偈。
诗偈总一般,读时须子细。
缓缓细披寻,不得生容易。
依此学修行,大有可笑事。
有偈有千万,卒急述应难。
若要相知者,但入天台山。
岩中深处坐,说理及谈玄。
共我不相见,对面似千山。
世间亿万人,面孔不相似。
借问何因缘,致令遣如此。
各执一般见,互说非兼是。
但自修己身,不要言他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