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谏议上饶州

鄱阳太守是真人,琴在床头箓在身。

曾向先皇边谏事,还应上帝处称臣。

养生自有年支药,税户应停月进银。

净扫水堂无侍女,下街唯共鹤殷勤。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鄱阳的太守是一位得道的真人,床头放着琴,身上携带着符箓。
他曾勇敢地向先皇进谏,也理应向天帝表示忠诚。
他通过修身养性已掌握长生秘诀,无需药物;他体恤百姓,免除了他们每月上交的税银。
他的住处清净,没有侍女打扰,只与白鹤为伴,悠然自得地漫步在街上。

注释

鄱阳太守:鄱阳地区的行政长官。
真人:道家术语,指修行得道的人。
琴: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
箓:道教中用于召神劾鬼的符文。
先皇:前任皇帝。
边谏事:进谏,提出批评和建议。
上帝:这里指天帝,道教中的最高神。
养生:保养身体,延长生命。
年支药:按年份所需的药物,这里指他已经不需要依赖药物养生。
税户:需要缴纳税赋的民户。
月进银:每月上交的税银。
水堂:清澈的堂室,这里代指干净清静的居所。
侍女:服侍的女子。
下街:到街上去。
鹤:象征高洁与长寿的鸟。
殷勤:亲切,热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太守的生活状态和品德修养。开篇"鄱阳太守是真人,琴在床头箓在身"表明太守不仅是一位清廉之官,更是一位擅长琴艺、崇尚简约生活的人。"曾向先皇边谏事,還應上帝處稱臣"则显示了他不畏强权,敢于直言朝政的勇气和忠诚。

接着,"养生自有年支药,税户应停月进银"透露出太守关心民生,对待百姓仁慈,不加重他们负担。最后,"净扫水堂无侍女,下街唯共鹤殷勤"则描绘了太守的清贫生活,以及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太守日常生活的刻画,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为官理念,是一首颂扬清廉之官、赞美高风亮节的佳作。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送张籍归江东

清泉浣尘缁,灵药释昏狂。

君诗发大雅,正气回我肠。

复令五彩姿,洁白归天常。

昔岁同讲道,青襟在师傍。

出处两相因,如彼衣与裳。

行行成此归,离我适咸阳。

失意未还家,马蹄尽四方。

访余咏新文,不倦道路长。

僮仆怀昔念,亦如还故乡。

相亲惜昼夜,寝息不异床。

犹将在远道,忽忽起思量。

黄金未为罍,无以挹酒浆。

所念俱贫贱,安得相发扬。

回车远归省,旧宅江南厢。

归乡非得意,但贵情义彰。

五月天气热,波涛毒于汤。

慎勿多饮酒,药膳愿自强。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薛蔓应举

四海重贡献,珠赆称至珍。

圣朝开礼闱,所贵集嘉宾。

若生在世间,此路出常伦。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憧憧车马徒,争路长安尘。

万目视高天,升者得苦辛。

况子当少年,丈人在咸秦。

出门见宫阙,献赋侍朱轮。

有贤大国丰,无子一家贫。

男儿富邦家,岂为荣其身。

煌煌文明代,俱幸生此辰。

自顾非国风,难以合圣人。

子去东堂上,我归南涧滨。

愿君勤作书,与我山中邻。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闻故人自征戍回

昔闻著征戍,三年一还乡。

今来不换兵,须死在战场。

念子无气力,徒学事戎行。

少年得生还,有同堕穹苍。

自去报尔家,再行上高堂。

尔弟修废枥,尔母缝新裳。

恍恍恐不真,犹未苦承望。

每日空出城,畏渴携壶浆。

安得缩地经,忽使在我傍。

亦知远行劳,人悴马玄黄。

慎莫多停留,苦我居者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香印

闲坐烧印香,满户松柏气。

火尽转分明,青苔碑上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