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夜出回

不出只愁感,出游将自宽。

贵贱依俦匹,心复殊不欢。

渐老情易厌,欲之意先阑。

却还见儿女,不语鼻辛酸。

去年与母出,学母施朱丹。

今母归下泉,垢面衣少完。

念尔各尚幼,藏泪不忍看。

推灯向壁卧,肺腑百忧攒。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心中忧虑无法排解,出门游玩或许能舒缓。
无论贫富,相伴如同伴侣,但心情并不愉快。
随着年岁增长,情感变得易倦,欲望也逐渐消减。
重逢子女,却无声息,内心悲痛难以言表。
去年曾与母亲外出,学她涂抹朱丹。
如今母亲已逝,面容污秽衣物破旧。
想起你们都还年幼,强忍泪水不愿直视。
独自在黑暗中躺下,满腔忧愁积聚胸膛。

注释

愁:忧虑, 忧郁。
宽:舒缓, 宽慰。
俦匹:伴侣, 相伴。
欢:愉快, 欢乐。
渐老:年岁渐长。
阑:消减, 遂止。
儿女:子女, 孩子。
鼻辛酸:悲痛, 泪水盈眶。
朱丹:红色颜料, 指化妆。
下泉:地下, 死亡。
垢面:污秽的脸, 脸色憔悴。
尚幼:年纪小, 幼小。
肺腑:内心深处。
攒:积聚, 汇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正月十五夜出回》,描绘了诗人因思念亡故的母亲而产生的深深哀愁。首句“不出只愁感”表达了诗人不愿出门以免触景生情,内心充满哀伤。出游本为排解愁绪,但诗人却感到“贵贱依俦匹,心复殊不欢”,暗示即使在人群中,也无法找到安慰。

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的情感变得更为敏感,“渐老情易厌,欲之意先阑”,对世间的一切都失去了往日的兴趣。当他看到家中儿女,想起母亲已逝,不禁“不语鼻辛酸”,无声的悲痛难以言表。去年他还曾模仿母亲涂朱丹,如今母亲却已长眠地下,衣物破旧,这画面让诗人更加心痛。

最后两句“念尔各尚幼,藏泪不忍看”,诗人想到孩子们还年幼无知,自己强忍泪水,不愿让他们察觉家中的悲伤。夜晚,他独自对着墙壁,心中“肺腑百忧攒”,所有的忧虑和痛苦纠结在一起,形成深深的哀思。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日常细节展现出诗人对母亲的怀念和家庭的忧虑,以及岁月流转带来的无尽哀愁。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正月十日五更梦中

今年花似去年新,去年人比今年老。

我劝厚地一杯酒,收拾白日莫苦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皓]韵

正仲见赠依韵和答

平生好书诗,一意在抱椠。

既无鈌云剑,身世遭黮黭。

耻游公相门,甘自守恬淡。

妻孥每寒饥,内愧剧剜憯。

时赖二三友,乞米慰穷惨。

虽然情怀恶,亦未废诵览。

如负会稽辱,欲雪效尝胆。

作文持与人,百不得一颔。

圣犹嗜好殊,独取菖蒲歜。

我愚希六义,将使鬼神感。

譬彼捕长黥,区区只持窨。

青天挂虹霓,踊跂不可揽。

太华五千仞,妄学巨灵撼。

幸且同蛙黾,近乐在井坎。

苍发况种种,存非卫髦髧。

吴侯琅玕姿,而来视乱菼。

凤皇五色毛,曷羡未翅蝻。

染夏有正采,安用此浅黪。

乃知叔度陂,万顷见澄澹。

孟轲患为师,薄劣亦何敢。

形式: 古风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

玉盘叠捧溪女归,鱼鳞作室待水婓。

竹间山鬼入夜啼,古庙久闭谁启扉。

屈原憔悴江之圻,芙蓉木兰托兴微。

贾谊未召绛灌挤,香草嘉禾徒菲菲。

曾无半辞助诃讥,国风幸赖相因依。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正阳驿舍梦郑并州寄书开之即三山图也

我来清淮侧,梦得郑公书。

开书一把玩,乃是三山图。

山形雄且邃,笔画简而疏。

纸幅不盈尺,万仞势有馀。

卷置怀袖中,意获寤已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