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仲见赠依韵和答

平生好书诗,一意在抱椠。

既无鈌云剑,身世遭黮黭。

耻游公相门,甘自守恬淡。

妻孥每寒饥,内愧剧剜憯。

时赖二三友,乞米慰穷惨。

虽然情怀恶,亦未废诵览。

如负会稽辱,欲雪效尝胆。

作文持与人,百不得一颔。

圣犹嗜好殊,独取菖蒲歜。

我愚希六义,将使鬼神感。

譬彼捕长黥,区区只持窨。

青天挂虹霓,踊跂不可揽。

太华五千仞,妄学巨灵撼。

幸且同蛙黾,近乐在井坎。

苍发况种种,存非卫髦髧。

吴侯琅玕姿,而来视乱菼。

凤皇五色毛,曷羡未翅蝻。

染夏有正采,安用此浅黪。

乃知叔度陂,万顷见澄澹。

孟轲患为师,薄劣亦何敢。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生酷爱读书作诗,一心专注于抄写
没有金银宝剑,命运多舛,遭遇黑暗
羞于出入权贵之家,宁愿守着清贫
妻子儿女常挨饿受冻,内心深感痛苦
时常依赖朋友接济,以缓解困苦
尽管处境艰难,仍未放弃阅读
如同要洗刷会稽之耻,励志如勾践卧薪尝胆
写出文章给人看,却难得认可
圣人也有独特的喜好,唯独欣赏菖蒲
我愚笨,只想追求六艺,让鬼神感动
就像捕获大盗,微小之力难以撼动
天上的彩虹虽美,却无法触及
试图攀登华山,妄想挑战巨人
暂且满足于井底之蛙,近处的快乐已足
白发越来越多,不再追求世俗的荣华
吴侯拥有珍贵的才情,却来看望杂乱的稻田
凤凰五彩斑斓,又何必羡慕幼虫
夏天有正统的色彩,浅淡的怎能相比
这才明白,像叔度那样,心胸开阔,心境清澈
孟子担忧做老师,我这样的低劣之人,怎敢妄为

注释

抱椠:拿着木板抄写。
黮黭:黑暗,比喻不幸的遭遇。
公相门:权贵之家。
恬淡:清静无欲的生活。
剜憯:深切的痛苦。
乞米:向人求助,求得食物。
会稽辱:指古代会稽之耻,比喻过去的耻辱。
菖蒲歜:菖蒲,古人认为有香味,此处象征高雅的爱好。
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捕长黥:捕捉重罪犯,比喻艰巨的任务。
井坎:井边,比喻眼前的小环境。
卫髦髧:指贵族的装饰,这里指世俗的追求。
乱菼:形容杂乱的稻田。
未翅蝻:指幼虫,比喻未成熟的人或事物。
浅黪:浅淡的颜色,暗指不纯正的色彩。
叔度陂:比喻宽广的胸怀,清澈的心境。
孟轲患为师:孟子担心成为老师,暗示自己不敢轻易教诲他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正仲见赠依韵和答》。梅尧臣以自己的读书爱好和生活境遇为背景,表达了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清贫生活的坚守。他自嘲没有显赫的出身,宁愿过着平淡的生活,尽管家庭贫困,但他仍依赖朋友的帮助,坚持阅读和写作,希望能通过文学创作来提升自我,得到认可。他以菖蒲自比,表示自己虽愚钝但志向高洁,不求世俗赞誉,只求文学上的成就。同时,他也感慨人生如井底之蛙,虽有壮志,却难以触及更高的理想。最后,他以叔度陂的宽广和孟子的谦逊为例,表明自己的态度,即使处境不佳,也保持内心的澄明和淡泊。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文学追求和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

玉盘叠捧溪女归,鱼鳞作室待水婓。

竹间山鬼入夜啼,古庙久闭谁启扉。

屈原憔悴江之圻,芙蓉木兰托兴微。

贾谊未召绛灌挤,香草嘉禾徒菲菲。

曾无半辞助诃讥,国风幸赖相因依。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正阳驿舍梦郑并州寄书开之即三山图也

我来清淮侧,梦得郑公书。

开书一把玩,乃是三山图。

山形雄且邃,笔画简而疏。

纸幅不盈尺,万仞势有馀。

卷置怀袖中,意获寤已无。

形式: 古风

永州守王公慥寄九岩亭记云此地疑是柳子厚所说万石亭也因为二百言以答愿当留咏

天地磨今古,贤愚为埃尘。

草树易变改,山川无故新。

眷言零陵守,白发驾朱轮。

间来问遗老,俯迹哀昔人。

昔人者谁欤,元和前放臣。

下上穷幽荒,憔悴楚水滨。

试观当时记,图写未必真。

最苦来黄溪,坐石数游鳞。

有鸟大如鹄,东向立不踆。

始买钴鉧潭,鄠杜难计缗。

冉溪袁家洞,乱石多磷磷。

深里与沸白,若尽无穷津。

石渠连岩泓,菖蒲被其垠。

穷胜得其诡,众美谁齐均。

西涧石为底,岂无芹与蘋。

涧崖如堂席,涧响如龙唇。

折竹扫陈叶,罗榻同众宾。

其言粲星斗,百岁犹比晨。

万石乃浅近,尚可资覆巾。

而况前所说,但恐烦镌珉。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永庆僧舍松风亭

谁按黄金徽,满指清风度。

但听松上声,不知松间趣。

野僧何所乐,乐此数株树。

宁邀俗客来,草绿涧西路。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