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

玉盘叠捧溪女归,鱼鳞作室待水婓。

竹间山鬼入夜啼,古庙久闭谁启扉。

屈原憔悴江之圻,芙蓉木兰托兴微。

贾谊未召绛灌挤,香草嘉禾徒菲菲。

曾无半辞助诃讥,国风幸赖相因依。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溪边女子捧着玉盘归来,鳞片般的房屋静待水的到来。
竹林深处的山鬼夜晚哭泣,古老的庙宇长久关闭,无人开启门扉。
屈原在江边面容憔悴,以芙蓉和木兰寓言表达微弱的希望。
贾谊未被召回,却被权臣绛侯灌婴排挤,美好的品德徒有其表。
他未曾有一句话来反驳批评,国家的风俗幸好依赖于传统支持。

注释

溪女:溪边的女子。
山鬼:传说中的山中精灵。
古庙:古老的庙宇。
扉:门。
屈原:古代楚国诗人。
憔悴:形容面容瘦弱、疲倦。
江之圻:江边。
芙蓉:荷花。
木兰:木兰花,象征高洁。
贾谊:西汉政治家。
绛灌:绛侯周勃和灌婴。
香草嘉禾:比喻美德和优秀人才。
半辞:一句反驳的话。
诃讥:指责和批评。
国风:指《诗经》中的民歌。
相因依:相互依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画面。"玉盘叠捧溪女归"以瑰丽的意象展现女子轻盈地归来,仿佛溪流中的仙女。"鱼鳞作室待水婓"则暗示着竹林深处的简朴居所,静候着主人的到来。

"竹间山鬼入夜啼,古庙久闭谁启扉"营造出一种荒凉与孤寂的氛围,古老的庙宇深锁其中,只有山鬼的夜啼打破寂静。诗人提及屈原和贾谊两位历史人物,屈原在江边憔悴,象征着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贾谊被排挤,暗示了贤才的不幸遭遇。

"香草嘉禾徒菲菲"表达了对美好品德的赞美,然而这些美德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只能独自芬芳。最后,诗人感慨"曾无半辞助诃讥,国风幸赖相因依",意思是尽管没有直接的言辞反驳,但优秀的传统和精神仍在支撑着国家的文化根基。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寓言式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深沉内涵。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正阳驿舍梦郑并州寄书开之即三山图也

我来清淮侧,梦得郑公书。

开书一把玩,乃是三山图。

山形雄且邃,笔画简而疏。

纸幅不盈尺,万仞势有馀。

卷置怀袖中,意获寤已无。

形式: 古风

永州守王公慥寄九岩亭记云此地疑是柳子厚所说万石亭也因为二百言以答愿当留咏

天地磨今古,贤愚为埃尘。

草树易变改,山川无故新。

眷言零陵守,白发驾朱轮。

间来问遗老,俯迹哀昔人。

昔人者谁欤,元和前放臣。

下上穷幽荒,憔悴楚水滨。

试观当时记,图写未必真。

最苦来黄溪,坐石数游鳞。

有鸟大如鹄,东向立不踆。

始买钴鉧潭,鄠杜难计缗。

冉溪袁家洞,乱石多磷磷。

深里与沸白,若尽无穷津。

石渠连岩泓,菖蒲被其垠。

穷胜得其诡,众美谁齐均。

西涧石为底,岂无芹与蘋。

涧崖如堂席,涧响如龙唇。

折竹扫陈叶,罗榻同众宾。

其言粲星斗,百岁犹比晨。

万石乃浅近,尚可资覆巾。

而况前所说,但恐烦镌珉。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永庆僧舍松风亭

谁按黄金徽,满指清风度。

但听松上声,不知松间趣。

野僧何所乐,乐此数株树。

宁邀俗客来,草绿涧西路。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永叔内翰见过

我居城东隅,地僻车马少。

忽闻大尹来,僮仆若惊鸟。

入门且坐笑,丰颊光皎皎。

问我餐若何,依旧抱糜麨。

问我诗若何,亦未离缠绕。

我庭有藜苋,不堪秣腰袅。

我壶无醪醴,不能犒介绍。

乃喜百事稀,来此与世矫。

固非傲不往,心实厌扰扰。

形式: 古风 押[筱]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