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十三首(其八)

浮云起南山,冉冉朝复雨。

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老农城中归,沽酒饮其妇。

共言今年麦,新绿已映土。

去年一尺雪,新泽至已屡。

丰年坐可待,春服行欲补。

形式: 古风

翻译

南山上空飘浮着云彩,慢慢升起又化作雨滴落下。
翠鸟在竹林间鸣叫,成双成对地相互交谈。
老农从城里归来,买酒回家与妻子分享。
他们共同谈论今年的麦子,新生的绿色已经覆盖了田地。
去年冬季曾有一尺厚的雪,但春雨频繁,新润的土地不断出现。
看来丰收在望,春天的衣服可能还需要修补以迎接忙碌的农事季节。

注释

浮云:云彩。
起:升起。
南山:南方的山。
冉冉:缓缓地。
苍鸠:翠鸟。
竹间:竹林中。
老农:年长的农夫。
沽酒:买酒。
妇:妻子。
新绿:新生的绿色。
去年:去年。
新泽:新的雨水。
丰年:丰收之年。
坐可待:可以期待。
春服:春装。
补:修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农民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的喜悦和期待,以及对丰收年景的向往。

"浮云起南山,冉冉朝复雨。" 这两句以动人的意象开篇,表现了春日云蒸霞蔚、湿润多情的气氛,预示着生机勃发的季节到来。

"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苍鹰在竹丛中鸣叫,似乎在交谈,这既描绘了自然之声,也传递了一种生命力与和谐共生的意境。

"老农城中归,沽酒饮其妇。" 这里诗人转向人物活动,老农一天的劳作结束后回家,与妻子分享喜悦,通过购酒饮用这一生活细节,表现了农民对于丰收的期待和家庭间的温馨。

"共言今年麦,新绿已映土。去年一尺雪,新泽至已屡。" 这两句诗紧扣“春”字,通过对比去年的雪灾与今年的丰盛,表达了农民对于天气变化的敏感和对来年丰收的希望。

"丰年坐可待,春服行欲补。" 最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在充满希望的语境中结束,全诗流露出一种平和、自然与生活之美的赞美。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入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农业社会的丰实。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感春十三首(其七)

夜醉朝未醒,披衣步南堂。

折彼晓树花,嗅此凝露香。

好鸟鸣我林,声如韵风篁。

娟娟屋外杏,顾我如窥墙。

物色岂不好,人情独何伤。

思我二三子,各限天一方。

无鬐不可游,无羽不可翔。

耿耿千里心,箕昴互相望。

结交古所重,义合不能忘。

离别可奈何,还归举予觞。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感春十三首(其六)

今晨起何早,盥漱坐南轩。

啄木响高柳,春渠鸣乱泉。

悠然此时心,默默谁与言。

焚香阅素书,濯手开灵篇。

神爽道自合,体和真亦全。

萧萧毛发轻,浩气驱昏烦。

呼童策藜杖,蹑露开中园。

撷彼杞与菊,归烹助盘飧。

既饱谁与乐,登高望南山。

还归酌美酒,兴罢复陶然。

形式: 古风

感春十三首(其五)

长啸视天壤,手抚白玉琴。

一抚再三叹,谁哉知我音。

翩翩媚俗子,一仰复一沉。

灵凤翔九霄,不顾蒿下禽。

择食无果腹,贪藏有良金。

岂无得与失,两各行其心。

穷通亦有命,荣辱迭相寻。

躬耕傥未辍,聊为梁父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感春三首(其三)

悠悠朝兴暮还息,官閒事少门无客。

空山多阴春雨足,饥马萧萧空伏枥。

文章工巧谋愈疏,颜鬓衰迟进无策。

系身五斗尔自为,何用中宵空叹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