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墨池》由宋代诗人宋京所作,通过描绘墨池的景象与历史人物的关联,展现了对古代文化的深沉感慨与对知识传承的忧虑。
诗的开篇“君不见子云草玄西郭门”,以子云(即扬雄)草撰《太玄》的故事为引,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历史场景。接着,“一径秋草间朝昏”描绘了墨池周围环境的荒凉与时间的流逝,暗示着文化的衰败与遗忘。“何须笔冢高百尺,池墨黯黯今犹存”则表达了对古代学者勤奋与智慧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现代文化传承不足的担忧。
“童乌侯巴竟零落,玄学无人终寂寞”进一步强调了知识与文化的断层,以及后继无人的悲哀。“汉家执戟知几年,垂老身没天禄阁”通过描述一位古代学者的晚年生活,反映了知识的积累与传承的艰辛与不易。“俗儿纷纷重刘向,思苦言艰动嘲谤”则批评了当时社会对知识的轻视与对学者的误解,体现了诗人对知识价值的坚持与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最后,“汉已中天雄亦亡,不较空文从覆酱”表达了对古代辉煌文明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暗示了知识与文化的衰落。“如今却作给孤园,吐凤亭前池水寒”描绘了当前文化环境的冷清与萧瑟,而“安得斯人尚可作,会有奇字令君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重新发掘与传承古代智慧的渴望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墨池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与文化传承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情厚意与对现代文化现状的深刻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