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变文(其四)

妾嫁来沙漠,经冬向晚时。

和明以合调,翼以当威仪。

红脸偏承宠,青蛾侍妾时。

□□□□□,每怜岁寒期。

今果连其病,容华渐渐衰。

五神俱总散,四代的危危。

月华来映塞,风树已惊枝。

鍊药须岐伯,看方要巽离。

此间无本草,何处觅良师。

妾貌如红线,孤鸾视影犹□□,龙剑非人尚忆雌。

妾死若留故地葬,临时请报汉王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王昭君在沙漠中的生活,以及她对爱情与生命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王昭君的美丽、孤独与坚韧。

“妾嫁来沙漠,经冬向晚时。” 开篇即点明王昭君远嫁异域,面对严冬与孤独的生活环境。她不仅承受着自然环境的艰苦,更面临着情感上的寂寞与挑战。

“和明以合调,翼以当威仪。” 这两句描述了王昭君在宫廷中的角色与地位,她以和顺的态度与明亮的笑容,适应宫廷的礼仪与规则,展现了一种内外兼修的优雅与智慧。

“红脸偏承宠,青蛾侍妾时。” 王昭君的美貌与才华得到了君主的宠爱,她的红润面庞成为宫廷中的一抹亮色,而她那双青色的眉毛则见证了她作为妾室的侍奉时刻。

“月华来映塞,风树已惊枝。” 月光洒在边塞之上,映照出一片寂静与辽阔,而风吹过树木,带来了寒冷与不安,象征着王昭君内心的波动与外界环境的残酷。

“鍊药须岐伯,看方要巽离。” 这两句表达了王昭君对于健康与长寿的渴望,她寻求岐伯这样的名医为她炼制长生不老之药,同时也关注着养生之道。

“此间无本草,何处觅良师。” 在远离中原的边塞之地,王昭君感叹于找不到合适的草药和良师,这反映了她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知识的渴求。

“妾貌如红线,孤鸾视影犹□□。” 王昭君的美貌如同红线般鲜明,即使在孤独中,她也保持着自我价值的认同与尊严。

“龙剑非人尚忆雌。” 这句话可能暗示了王昭君对权力与地位的向往,即使在非人的境遇下,她仍怀念着能够施展力量与影响他人的时刻。

“妾死若留故地葬,临时请报汉王知。” 最后,王昭君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君王的忠诚,即便她已逝去,也希望自己的遗愿能够得到传达,体现了她深沉的情感与高尚的情操。

整首诗通过对王昭君生活境遇、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她作为一个女性在异域他乡所面临的挑战与坚持,以及她对生命、爱情与国家的深情厚意。

收录诗词(247)

佚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王昭君变文(其五)

忆昔㖞銮殿,相将出雁门。

同行复同寝,双马复双奔。

度岭看悬瓮,临行望覆盆。

到家蕃里重,长愧汉家恩。

饮食盈帔桉,蒲桃满颉樽。

元来不向口,交命若何存。

凤管长休息,龙城永绝闻。

画眉无若择,泪眼有新痕。

愿为宝马连长带,莫学孤蓬剪断根。

公主时亡仆亦死,谁能在后哭孤魂。

形式: 古风

王昭君变文(其六)

昭君昨夜子时亡,突厥今朝发使忙。

三边走马传胡命,万里飞书奏汉王。

单于是日亲临哭,莫舍须臾守看丧。

解剑脱除天子服,披头还著庶人裳。

衙官坐位刀剺面,九姓行哀截耳珰。

□□□□□□□,架上罗衣不重香。

可惜未央宫里女,嫁来胡地碎红妆。

首领尽如云雨集,异口皆言斗战场。

寒风入帐声犹苦,晓日临行哭未央。

昔日同眠夜即短,如今独寝觉天长。

何期远远离京兆,不忆冥冥卧朔方。

早知死若埋沙里,悔不教君还帝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王昭君变文(其七)

诗书既许礼缘情,今古相传莫不情。

汉家虽道生离重,蕃率犹□死葬轻。

单于是日亲临送,部落皆来引仗行。

赌走熊罴千里马,争来竞逞五军兵。

牛羊队队生埋圹,仕女纷纷耸入坑。

地上筑坟犹未了,泉下惟闻叫哭声。

蕃家法用将为重,汉国如何辄肯行。

若道可汗倾国葬,焉知死者绝妨生。

黄金白玉连车载,宝物明珠尽库倾。

昔有秦王合国葬,挍料昭君亦未平。

坟高数尺号青冢,还道军人为立名。

只今葬在黄河北,西南望见受降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王昭君变文(其八)

明明汉使达边隅,凛凛蕃王出帐趋。

大汉称尊成命重,高声读敕吊单于。

昨咸来表知其向,今叹明妃奄逝殂?

故使教臣来吊祭,远道兼问有所须。

此间虽则人行义,彼处多应礼不殊。

附马赐其千匹綵,公主仍留十斛珠。

虽然与朕山河隔,每每怜卿岁月孤。

秋末既能安葬了,春间暂请赴京都。

单于受吊复含渧,汉使闻言悉以悲。

丘山义重恩难舍,江海虽深不可齐。

一从归汉别连北,万里长怀霸岸西。

闲时静坐观羊马,闷即徐行悦鼓鼙。

嗟呼数月连非祸,谁为今冬急解奚?

乍可阵头失却马,那堪向老更亡妻!

灵仪好日须安历,葬事临时不敢稽。

莫怪帐前无埽土,直为渧多旋作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