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九日集望益楼

高楼补山阙,山翠当窗分。

坐对兴非一,万象相主宾。

虚檐乍雨过,淡冶怡我神。

蔚然关中彦,雅意在作人。

兹楼虽昔枸,弦诵今始闻。

黾勉赴兹会,讲萟同莘莘。

金春而玉应,叩触皆天真。

所得良不浅,淹留忘日熏。

五柳古高士,望亦情尤殷。

矧予服儒服,讵敢远道津。

漉酒未瑕学,学垫林宗巾。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四月十九日集望益楼》由清代诗人秦甸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望益楼聚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楼阁的壮丽景色以及聚会时的愉悦氛围。

首句“高楼补山阙,山翠当窗分”以“补山阙”形象地描绘了高楼的雄伟,山色透过窗户映入眼帘,营造出一种壮观的景象。接着“坐对兴非一,万象相主宾”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时的兴奋之情,万物仿佛都成了聚会的主人与宾客,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感慨。

“虚檐乍雨过,淡冶怡我神”描绘了雨后天晴的景象,雨后的空气清新宜人,让人心情舒畅。“蔚然关中彦,雅意在作人”赞美了聚集于此的文人雅士,他们的高雅情操和深邃的思想如同关中的名士一般,令人敬仰。

“兹楼虽昔枸,弦诵今始闻”提到这座楼虽然过去可能曾荒废,但现在却因文人的聚会而再次焕发活力,弦乐与诵读之声回荡其间。“黾勉赴兹会,讲萟同莘莘”描述了诗人及其他参与者为了这次聚会而努力,共同学习讨论,如同古代学子一样勤奋。

“金春而玉应,叩触皆天真”形容聚会中大家交流思想,碰撞出的火花都是真挚而纯粹的。“所得良不浅,淹留忘日熏”表达了诗人对这次聚会收获之深的感慨,时间仿佛在这样的氛围中流逝得缓慢,让人忘记了一天的长短。

最后,“五柳古高士,望亦情尤殷”以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高士的向往与敬仰之情。“矧予服儒服,讵敢远道津”表明自己虽身着儒服,但不敢自视甚高,谦逊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漉酒未瑕学,学垫林宗巾”则以漉酒为喻,表达了自己在学习上的追求与决心,希望像古代学者一样勤勉求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比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望益楼聚会时的愉悦心情和对知识、文化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高士的崇敬之情。

收录诗词(1)

秦甸(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云川阁集怀半楼夫子

词坛老伯浣花仙,来往城南续旧缘。

负笈十年从组训,瓣香一线得师传。

溯洄秋水齐前哲,嘘拂春风引后贤。

顾五村居刘二病,陆游相对念菰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醉翁亭怀古

琅琊亭馆郁苍苍,未许行人识醉乡。

北宋君臣论景祐,南谯山水老欧阳。

一林啼鸟宾朋散,千古流泉啸咏长。

并入众声醒客耳,不胜萧瑟满回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登岳阳楼有怀京华诸子

挂席四千里,登临兴不孤。

南浮指衡岳,北望接荆巫。

积水寒生晕,秋山淡欲无。

诸君自廊庙,曾否忆江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重九前一日登黄鹤楼

晴霭入高楼,能消万古愁。

汉阳空有树,鹦鹉已无洲。

词赋诚余技,江山自上游。

峭帆明日去,又及洞庭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