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二首(其一)

闻道仙都白玉坛,东来灵气郁瓒岏。

天回青眼三千里,路上云霄五十盘。

终古儿孙朝岱帝,当年碑版肃祠官。

浮踪误我登临约,苍翠何时得饱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仙都白玉坛的向往与想象,以“望岳”为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首句“闻道仙都白玉坛”,开篇即点出所向往之地的神秘与神圣,白玉坛作为仙境的象征,引发了读者对美好境界的遐想。接下来,“东来灵气郁瓒岏”一句,通过“东来”的灵气,强调了白玉坛所在之地的灵秀之气,以及它与东方神秘力量的联系,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天回青眼三千里,路上云霄五十盘”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通往白玉坛之路的遥远与险峻。天回青眼,既指天空的广阔,也暗含道路的蜿蜒曲折;五十盘的云霄之路,则形象地展示了攀登过程的艰难与壮丽,同时也暗示了到达仙境的不易。

“终古儿孙朝岱帝,当年碑版肃祠官”两句,转而从历史的角度,赞美了白玉坛作为朝圣之地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终古儿孙的朝拜,体现了人们对仙山的崇敬之情;当年碑版肃祠官,则强调了白玉坛在古代宗教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

最后,“浮踪误我登临约,苍翠何时得饱看?”表达了诗人因未能亲临仙境而产生的遗憾与期待。浮踪误我,意味着诗人因某种原因未能实现登临的愿望;何时得饱看,则表达了诗人对有机会亲眼目睹仙境美景的渴望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玉坛的描绘与赞美,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也反映了他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视与敬仰,以及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执着与深情。

收录诗词(5)

陈学泗(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望岳二首(其二)

天孙列岳翠为屏,共说天门走百灵。

沧海一杯高顶白,齐州九点暮烟青。

芝童不信来尘壒,羽盖虚疑出杳冥。

安得身轻似黄鹄,洗头池畔摘寒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纪事二首(其一)

巨浸东南力未苏,万家饥鹄不胜呼。

中丞欲请敖仓粟,司谏先陈郑侠图。

漫议补苴停转运,最怜剜肉赐全租。

春来县吏敲门早,试问三农一饱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纪事二首(其二)

衮龙新幸柏梁台,供奉传呼走马来。

共荐长卿能作赋,可知汉武最怜才。

银鱼学士绯袍夺,紫袖昭容绣牍裁。

多少兔园词客老,空依北斗望蓬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鹦鹉洲吊古

侧身天地竟何之,记室才高数独奇。

愤到《渔阳》聊骂坐,狂来北海任呼儿。

一抔已没蛟龙窟,千古谁怜《鹦鹉词》?

欲采江蓠迷处所,暮烟洲渚水瀰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