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宿云居寺上方

虚閤披衣坐,寒阶踏叶行。

众星中夜少,圆月上方明。

霭尽无林色,喧馀有涧声。

祗应愁恨事,还逐晓光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独自披着衣服坐在虚掩的门边,踩着落叶在寒冷的台阶上行走。
深夜时分,星星稀疏,明亮的圆月高挂天际。
雾气消散后,树林的颜色不再可见,只剩下溪涧流水的声音。
恐怕只有那些忧愁和哀怨,才会随着拂晓的光线逐渐显现。

注释

虚閤:虚掩的门。
披衣:穿着衣服。
寒阶:寒冷的台阶。
踏叶:踩着落叶。
众星:众多的星星。
中夜:深夜。
圆月:明亮的圆月。
上方:高挂。
霭尽:雾气消散。
无林色:树林的颜色消失。
喧馀:声音余留。
涧声:溪涧流水声。
祗应:恐怕只是。
愁恨事:忧愁和哀怨。
还逐:跟随。
晓光:拂晓的光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秋夜里独自居住于山中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思。虚掩披衣坐,寒阶踏叶行,是诗人在清冷的夜晚穿着单薄的衣服坐在寺庙中,偶尔起身走动时,脚下是已经变脆的落叶。这两句生动地传达了秋天的清凉和自然界的寂静。

众星中夜少,圆月上方明,则是诗人仰望夜空所见,繁星点缀,但大多数都被圆润如盘的明月所掩盖,月光映照之下,寺院显得格外宁静。霭尽无林色,喧馀有涧声,是对周围环境的进一步描绘,树木在夜幕中失去了颜色,只留下流水潺潺的声音,这种声音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让人联想到生命之流。

最后两句祗应愁恨事,还逐晓光生,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诗人似乎对某些往昔的记忆或情感仍旧感到愁绪,这种情绪随着破晓的到来而渐渐消散。这也许暗示了诗人在自然界中寻找慰藉,希望借由清晨的光芒洗净心灵的污浊。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山寺景色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构建了一幅宁静而又有些许忧郁的秋夜图。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也反映出诗人独处时的情感世界和精神状态。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东归有怀

晴川通野陂,此地昔伤离。

一去迹常在,独来心自知。

鹭眠茭叶折,鱼静蓼花垂。

无限高秋泪,扁舟极路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卢氏池上遇雨赠同游者

簟翻凉气集,溪上润残棋。

萍皱风来后,荷喧雨到时。

寂寥闲望久,飘洒独归迟。

无限松江恨,烦君解钓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正见寺晓别生公

清晓盥秋水,高窗留夕阴。

初阳到古寺,宿鸟起寒林。

香火有良愿,宦名非素心。

灵山缘未绝,他日重来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休浣日西掖谒所知

赤墀高阁自从容,玉女窗扉报曙钟。

日丽九门青锁闼,雨晴双阙翠微峰。

毫端蕙露滋仙草,琴上薰风入禁松。

荀令凤池春婉娩,好将馀润变鱼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