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有怀

晴川通野陂,此地昔伤离。

一去迹常在,独来心自知。

鹭眠茭叶折,鱼静蓼花垂。

无限高秋泪,扁舟极路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阳光照耀下的平原通向野外池塘,这里曾让我悲伤离别。
过去的足迹虽仍在,独自前来心中自明。
白鹭在折断的茭叶上沉睡,鱼儿静伏在低垂的蓼花旁。
无尽的秋意引发我满目泪水,小舟漂泊在尽头的岔路口。

注释

晴川:明亮的河面。
野陂:野外池塘。
昔:过去。
伤离:感到悲伤离别。
迹:足迹。
常在:始终存在。
独来:独自前来。
自知:自己清楚。
鹭:鹭鸟。
眠:睡觉。
茭叶:水生植物叶片。
折:折断。
鱼静:鱼儿安静。
蓼花:一种水生植物。
垂:低垂。
无限:无尽的。
高秋:深秋。
泪:泪水。
扁舟:小船。
极路岐:尽头的岔路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田园风光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离别之地的无限感慨。首句"晴川通野陂",通过鲜明的视觉形象,将读者带入一个阳光灿烂、水流通畅的平原世界。

接下来的"此地昔伤离",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深厚情感,这里曾经是他离别之处,留下了难忘的记忆。第三句"I去迹常在",进一步强调了往日足迹依旧如故,而第四句"独来心自知"则透露出诗人的孤独和内心的只言片语。

随后两句"鹭眠茭叶折,鱼静蓼花垂",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鹭在稻草叶下安然入睡,水中的鱼儿在蓼花轻垂之下静静地游弋。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也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淡定。

最后两句"无限高秋泪,扁舟极路岐",则是诗人在感慨中流下的眼泪,他驾着小舟,在纵横交错的小路上行进,心中的思绪和眼前的景色交织成一幅深秋的画面。泪水如同高远的秋意一般,无边无际,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不舍与怀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出一个充满哲理的田园生活画卷,同时也是一曲悠长的离别之歌。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卢氏池上遇雨赠同游者

簟翻凉气集,溪上润残棋。

萍皱风来后,荷喧雨到时。

寂寥闲望久,飘洒独归迟。

无限松江恨,烦君解钓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正见寺晓别生公

清晓盥秋水,高窗留夕阴。

初阳到古寺,宿鸟起寒林。

香火有良愿,宦名非素心。

灵山缘未绝,他日重来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休浣日西掖谒所知

赤墀高阁自从容,玉女窗扉报曙钟。

日丽九门青锁闼,雨晴双阙翠微峰。

毫端蕙露滋仙草,琴上薰风入禁松。

荀令凤池春婉娩,好将馀润变鱼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回中作

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角上高楼。

吴姬怨思吹双管,燕客悲歌别五侯。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