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间有歌舞者

边尘未定苦无谋,年少金多绝不忧。

野战已酣红帕首,涂歌犹醉锦缠头。

蛾贪银烛那知死,月恋金尊不照愁。

亦欲避秦高隐去,桃花源上觅渔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战乱频仍的背景下,仍有歌舞升平之景的现象,反映了社会的矛盾与复杂性。首联“边尘未定苦无谋,年少金多绝不忧”揭示了战争不断,国家动荡不安,而年轻人却因拥有财富而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对比鲜明,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颔联“野战已酣红帕首,涂歌犹醉锦缠头”进一步描绘了战场上的激烈战斗与战后士兵们狂欢的场景,红帕首和锦缠头是士兵们的装饰,暗示即使在生死边缘,他们也能找到欢愉,这种反差强烈地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战争的残酷。

颈联“蛾贪银烛那知死,月恋金尊不照愁”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女子比作飞蛾,对银烛的贪婪象征着对物质的追求,即便知道死亡的威胁也毫不畏惧;月亮则象征着酒杯中的美酒,即使无法照亮内心的愁绪,人们依然沉醉其中。这两句深刻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生死、痛苦时的逃避心理,以及对物质享受的极度渴望。

尾联“亦欲避秦高隐去,桃花源上觅渔舟”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寻找心灵净土的向往。在战乱与歌舞交织的社会中,诗人渴望找到一个如桃花源般宁静和谐的地方,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体现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宋末元初社会的动荡与人性的复杂,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寄董无益

邮铃带箭发纷纷,何日山深耳不闻。

迁客无乡难避祸,饥民失业半充军。

马蹄乱踏湖西雪,雁阵平拖塞北云。

我亦懒谈今世事,自看吊古战场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刘悦心入道三茅观

鹖冠高挂九松巅,去结三茅香火缘。

相国向犹为道士,将门今又出神仙。

坐看红日生沧岛,吟寄青衣入洞天。

跨鹤归来云舍近,西风井邑只依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同杨心卿过孤山访静传不遇自游和靖祠下明日奉寄二高士

飞仙又向别峰游,竹下閒房且小留。

满鬓朔风吹客帽,倚阑落日在渔舟。

梅花路冷难寻冢,葑草田荒半作洲。

独往独来沙鸟怪,山空木短使人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不应聘高士

束书入谷起徵君,盥耳渊栖似不闻。

知有故人来问字,喜无逋客为移文。

忍贫羞说黄金尽,爱老慵将白发芸。

独倚高楼南北望,青天依旧有閒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