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后二日饮于谢颂臣师生圹偶成

群来韵士拟题糕,策杖登临意兴豪。

步到峰头天渐近,分明看取寿星高。

四山色入酒杯青,锦瑟佳人劝不停。

迥异寻常作重九,休将醉倒笑刘伶。

藉草为茵卧绿阴,村男村女绕如林。

山禽无语人声静,祇有娇歌和苦吟。

写将胜概入图中,老更风流是谢公。

留与后人识行乐,红裙女伴白头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阳节后二日与友人在谢颂臣先生墓地饮酒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首联“群来韵士拟题糕,策杖登临意兴豪”,描绘了一群文人雅士携杖登山的情景,他们兴致勃勃,意气风发。颔联“步到峰头天渐近,分明看取寿星高”则通过登山的过程,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寓意着追求高远的目标,如同仰望寿星一般。

颈联“四山色入酒杯青,锦瑟佳人劝不停”,以酒杯中的山色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同时佳人的劝酒更是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人物活动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和谐而美好的生活状态。

尾联“藉草为茵卧绿阴,村男村女绕如林。山禽无语人声静,祇有娇歌和苦吟”描绘了诗人与村民共聚一堂,享受自然之美的画面。山间的鸟儿似乎也融入了这和谐的氛围,唯有歌声与诗吟在空中回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

最后一联“写将胜概入图中,老更风流是谢公。留与后人识行乐,红裙女伴白头翁”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份美好记忆以图画的形式留存下来,同时也赞美了谢公(可能指谢颂臣)的风流才情,并期待后人能理解并传承这种乐在其中的生活态度。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活动的和谐共生,还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之情。

收录诗词(27)

傅锡祺(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谢颂臣夫子科山生圹

人情无论生与死,总求栖身得宁宇。

廿纪风潮捲地来,大陆茫茫几净土。

先生择地不辞劳,远探禹域东南部。

倦游买棹还故乡,故乡好山不数睹。

此山形胜异群山,凿出神工与鬼斧。

山灵不屑界凡庸,留待高人来作主。

芟除荆棘筑生坟,孝思不匮仍依祖。

春秋辄率友人来,墓前歌诗醉清酤。

我愿胜会逐年开,亲见墓木堪作柱。

此地颇僻隔红尘,为山不深绝狼虎。

海天龙战任纷纷,葬身有地安如堵。

得所我为先生贺,得人我为科山诩。

科山鼎立甲溪北,埋没久与凡山伍。

曩昔往来类土番,不则牧童与樵父。

赏识自逢慧眼人,石壁题诗不知数。

不必新高万千尺,名并先生传万古。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题墓为故林君纪堂作

气象晖阴足万千,佳城郁郁若干年。

不争名利宜清境,有幸湖山葬硕贤。

令伯祖孙依地下,逋仙生死喜梅边。

古心古貌分明在,员石题诗为肃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南强同社病中却寄韵

牢骚欲与帝天论,虎豹当关梗踵门。

信国三纲都系命,巫阳何日下招魂。

壁间犹自悬双剑,掌底休辞尽一樽。

我是多年枯槁木,相逢惟有话寒温。

羞候权门谒巨公,生成倔强少人同。

偶传病肺惟高枕,自道吟诗可愈风。

历劫暂居安乐国,游仙倘梦广寒宫。

水清石白鱼肥美,且挟琴书理钓筒。

形式: 古风

题灌园同社景薰楼

朝笼薄雾晚晴霞,胜概还多蔑以加。

楼阁近临宫保第,山川长护孝廉家。

门因有道称通德,人是能诗算浣花。

虽设常关知未许,问奇无日不停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