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其一二五)

贝多叶里优昙华,万象皆如同一家。

欢喜摘花不见果,吉祥采果不观华。

缘之本来元不识,法王呵之如稻麻。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翻译

在贝多叶中藏着优昙花,世间万物仿佛一体同源。
欢欣摘取花朵却不见果实,吉祥收获果实时又不看花朵。
因果之理原本无人能识,佛陀呵斥世人犹如对待稻麻。

注释

贝多叶:佛教中常用于书写经文的叶子。
优昙华:传说中的稀有植物,象征难得和吉祥。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如同一家:比喻万物皆出自同一根源。
欢喜:快乐、喜悦的心情。
不见果:比喻只关注表面现象,忽视实质。
吉祥:幸运、吉利。
不观华:不被表面的华丽所迷惑。
缘:佛教中的因果关系。
本来:原本、本质上。
元不识:无人能理解或认识。
法王:佛法的主宰,此处指佛陀。
呵之:责备或批评。
如稻麻:比喻看待事物平等无差别。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庞蕴的作品,体现了佛家思想。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达到心灵净化与解脱的境界。

“贝多叶里优昙华,万象皆如同一家。” 这两句诗表达了万物归一的佛学思想,通过贝叶中隐含的莲花(昙华)的美好,暗示了一切众生都是平等且具备佛性,只是未被发现。

“欢喜摘花不见果,吉祥采果不观华。”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境。诗人在欣赏自然之美时,并不执着于具体的果实或花朵,而是在享受那份超脱世俗的喜悦与吉祥。

“缘之本来元不识,法王呵之如稻麻。” 这两句诗则深入探讨了因缘和佛法。诗人表达了一种对因缘本质的无知,以及对佛法如同严父般呵责众生的认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佛理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真我的禅意境界,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佛学造诣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04)

庞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偈(其一二六)

学佛作梦事,不须论地狱。

天堂总越却,六识为僮仆。

心心无所住,处处尘不著。

五道绝人行,无心是极乐。

空里见优昙,众生作桥彴。

形式: 偈颂

诗偈(其一二七)

田舍老翁如聚落,眼耳鼻舌俱失却。

内外寻访觅无踪,旧时住处空寂寞。

却归堂上问空王,总在此间学无作。

形式: 偈颂 押[药]韵

诗偈(其一二八)

欲得速成佛,祇学无生忍。

非常省心力,当时烦恼尽。

七宝藏门开,智慧无穷尽。

广演波罗蜜,无心可鄙吝。

祇恐着有人,愚痴自不信。

形式: 偈颂

诗偈(其一二九)

世人皮上黠,心里没头痴。

他贪目前利,焉知已后非。

谩胡欺得汉,誇道手脚迟。

走向见阎老,倒拖研米槌。

恐君不觉悟,今日报君知。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