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其一二八)

欲得速成佛,祇学无生忍。

非常省心力,当时烦恼尽。

七宝藏门开,智慧无穷尽。

广演波罗蜜,无心可鄙吝。

祇恐着有人,愚痴自不信。

形式: 偈颂

翻译

想要快速成佛,只需学习无生的忍耐。
这能极大地节省心力,当下烦恼全部消除。
七宝之门敞开,智慧如海无边无际。
广泛地传授解脱之道,心中无私无我,无人能指责吝啬。
只担心有人执着于此,因愚痴而不相信这种境界。

注释

欲得:渴望。
速成:快速。
佛:佛教中的最高觉悟者。
祇学:只学习。
无生忍:佛教中的一种修行境界,不生不灭。
非常:极其。
省心力:节省精力。
当时:立刻。
烦恼尽:烦恼全部消失。
七宝藏门:佛教象征的七种宝物,代表智慧和功德。
智慧无穷尽:智慧深不可测。
广演:广泛传播。
波罗蜜:佛教术语,指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之一。
无心:无私无欲。
鄙吝:鄙视或吝啬。
祇恐:只怕。
着:执着。
愚痴:愚蠢无知。
不信:不相信。

鉴赏

这首诗偈出自唐代高僧庞蕴之手,深含佛法精义。开篇“欲得速成佛,祇学无生忍”表达了对快速达到佛果境界的渴望,以及学习和实践无生法门(即不生不灭的真理)的重要性。无生忍是佛教中菩萨修行的一种方式,指的是对于万象皆空、无有生死之见的深刻理解与接受。

接着,“非常省心力,当时烦恼尽”说明了这种实践能够带来极大的心灵解脱,减少内心的烦恼和困扰。"七宝藏门开,智慧无穷尽"则描绘了一旦达到这样的境界,七种珍贵的佛法宝藏(即佛教中的七宝)便会向修行者敞开,而智慧也将无边无际。

下片“广演波罗蜜,无心可鄙吝”指的是广泛地宣扬和实践六度万行(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在这种修行中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不再执着于个人之见,自然也就没有了鄙吝之心。

结尾“祇恐着有人,愚痴自不信”则表达了一种担忧,即担心有些人由于愚昧和不理解而不能相信这一真理,从而错过了修行成佛的良机。这句话也反映出了作者对于传播佛法的热情与急切。

整首诗偈通过对佛教修行方法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佛法深刻理解和向往成就佛果的心境,同时也强调了实践佛法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204)

庞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偈(其一二九)

世人皮上黠,心里没头痴。

他贪目前利,焉知已后非。

谩胡欺得汉,誇道手脚迟。

走向见阎老,倒拖研米槌。

恐君不觉悟,今日报君知。

形式: 偈颂

诗偈(其一三○)

真为家贫无一物,此语总是空里出。

出语还须归本源,不敢违他过去佛。

形式: 偈颂

诗偈(其一三一)

识若不受尘,心亦不颠狂。

妙智作心师,名为破有王。

须臾證六度,动用五种香。

此即真极乐,亦是真西方。

释迦无量寿,同居此道场。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诗偈(其一三二)

八万四千同一理,事相差别立异名。

十二围陀及疏论,慇勤三六不须生。

形式: 偈颂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