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原西居处静,门对曲江开。
石缝衔枯草,查根上净苔。
翠微泉夜落,紫阁鸟时来。
仍忆寻淇岸,同行采蕨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自然的生活场景。开篇“原西居处静,门对曲江开”两句,设置了一个安静的乡村住宅,它面向着蜿蜒的曲江,给人以广阔与开放之感。
接下来的“石缝衔枯草,查根上净苔”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即便是在坚硬的岩石之间,也能看到枯萎的草木,而在树根上,更是长满了青翠鲜亮的苔藓。这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切的情感。
“翠微泉夜落,紫阁鸟时来”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美好。翠绿的微泉在夜幕降临之际轻轻流淌,而紫色宫阙中的鸟儿则在适当的时候到访,这些都增加了诗中自然景物的动态和生机。
最后,“仍忆寻淇岸,同行采蕨回”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去某个时刻的怀念。在那时,诗人与友人一同漫步于淇水之滨,采集着野生的蕨菜。这里蕨菜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象征了纯朴无华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态度。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先生修道处,茆屋远嚣氛。
叩齿坐明月,支颐望白云。
精神含药色,衣服带霞纹。
无话瀛洲路,多年别少君。
池满风吹竹,时时得爽神。
声齐雏鸟语,画卷老僧真。
月出行几步,花开到四邻。
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
夏木鸟巢边,终南岭色鲜。
就凉安坐石,煮茗汲邻泉。
钟远清霄半,蜩稀暑雨前。
幽斋如葺罢,约我一来眠。
蹉跎随汎梗,羁旅到西州。
举翮笼中鸟,知心海上鸥。
山光分首暮,草色向家秋。
若更登高岘,看碑定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