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先生修道处,茆屋远嚣氛。
叩齿坐明月,支颐望白云。
精神含药色,衣服带霞纹。
无话瀛洲路,多年别少君。
此诗描绘了一位修道者的隐逸生活和超凡脱俗的情怀。"先生修道处,茆屋远嚣氛"表明这位道士居住在一个简陋的茆草屋中,但这种环境却给人以遥远且神秘的感觉。接着的"叩齿坐明月,支颐望白云"则展现了他夜以继日地修炼,以清净的心境对待自然之美。
"精神含药色,衣服带霞纹"一句生动地描绘出道士不仅内心充满灵丹妙药的光彩,连其衣着都似乎沾染了天界霞光的神秘。这些细节共同塑造了一位追求长生久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家形象。
最后两句"无话瀛洲路,多年别少君"表达的是诗人对这位道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选择的道路的理解。这里的"瀛洲路"是指通往仙境的道路,而"多年别少君"则传递出一种淡然与世俗告别的情怀,反映了诗人对于友人长时间离别的无奈和敬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道士超脱尘世生活态度的赞扬,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高洁精神境界的向往。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池满风吹竹,时时得爽神。
声齐雏鸟语,画卷老僧真。
月出行几步,花开到四邻。
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
夏木鸟巢边,终南岭色鲜。
就凉安坐石,煮茗汲邻泉。
钟远清霄半,蜩稀暑雨前。
幽斋如葺罢,约我一来眠。
蹉跎随汎梗,羁旅到西州。
举翮笼中鸟,知心海上鸥。
山光分首暮,草色向家秋。
若更登高岘,看碑定泪流。
年长惟添懒,经旬止掩关。
高人餐药后,下马此林间。
对坐天将暮,同来客亦闲。
几时能重至,水味似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