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下送友人归襄阳

蹉跎随汎梗,羁旅到西州。

举翮笼中鸟,知心海上鸥。

山光分首暮,草色向家秋。

若更登高岘,看碑定泪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岁月匆匆如浮萍漂泊,我辗转来到遥远的西州。
如同笼中的鸟儿渴望飞翔,我心中唯有海鸥能理解我的孤寂。
傍晚山色渐退,草木透露出秋天归家的气息。
如果再登上岘山之巅,看到那些碑文,定会泪流满面。

注释

蹉跎:形容时间流逝或事情拖延。
随汎梗:比喻随波逐流,无所定所。
羁旅:指在外旅行或漂泊。
西州:泛指远方的州郡。
举翮:举起翅膀。
笼中鸟:比喻受束缚的人。
知心:了解内心,知己。
海上鸥: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山光分首暮:傍晚时分,山色逐渐消退。
暮:傍晚。
草色向家秋:秋天来临,草色显得更加凄凉,暗示思乡之情。
秋:秋季。
登高岘:攀登岘山。
看碑:看到历史遗迹或墓碑。
定泪流:必定会因为感慨而流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充满了对朋友离去的不舍和深厚的情感。开篇“蹉跎随汎梗”两字生动地描写了朋友行走时拖延不忍离去的情态,而“羁旅到西州”则指出朋友将要远行至西州,表达了一种遥远的距离感。

接下来的“举翮笼中鸟,知心海上鸥”,通过对比笼中之鸟和海上之鸥,传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后的孤独与渴望交流之情。这里的“举翮”指的是观察鸟儿的举动,而“知心”则是表达了诗人能理解那只鸟儿的心境,那就是渴望自由飞翔。

“山光分首暮,草色向家秋”,则描绘了一幅景象丰富的画面。山光渐渐消散,日暮时分,而草地上的颜色也随着季节转换,显露出秋天的气息。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寓意了诗人对朋友离去后自己内心的感受,仿佛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都在提醒着他朋友的远行。

最后,“若更登高岈,看碑定泪流”,则是诗人表达了如果再次攀登高山,看见碑文时一定会潸然泪下。这里的“碑”可能指的是纪念某种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石碑,诗人通过这块碑来寄托自己对朋友离去的哀思和不舍。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深沉的友情和离别之苦。

收录诗词(408)

贾岛(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字:浪(阆)仙
  • 号:无本
  •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 生卒年:779~843年

相关古诗词

张郎中过原东居

年长惟添懒,经旬止掩关。

高人餐药后,下马此林间。

对坐天将暮,同来客亦闲。

几时能重至,水味似深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怀博陵故人

孤城易水头,不忘旧交游。

雪压围棋石,风吹饮酒楼。

路遥千万里,人别十三秋。

吟苦相思处,天寒水急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怀紫阁隐者

寂寥思隐者,孤烛坐秋霖。

梨栗猿喜熟,云山僧说深。

寄书应不到,结伴拟同寻。

废寝方终夕,迢迢紫阁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投元郎中

心在潇湘归未期,卷中多是得名诗。

高台聊望清秋色,片水堪留白鹭鸶。

省宿有时闻急雨,朝回尽日伴禅师。

旧文去岁曾将献,蒙与人来说始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