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名为《白云》。诗中描绘了白云在晴朗山峰间缓缓升起的景象,以及诗人行走在路上,与白云不期而遇的情景。诗人以“白云”为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由的向往。
首句“白云冉冉出晴峰”,以“白云冉冉”描绘出云朵缓缓上升的动态美,与“晴峰”相映成趣,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壮丽的画面。接下来,“客路无心处处逢”一句,诗人将自己比作行走在路上的旅人,心中无牵无挂,与白云相遇于各个地方,寓意着诗人的心境自由自在,不受束缚。
“已逐肩舆度青壁,还随孤鹤下苍松”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诗人乘坐轿子穿越青翠的山壁,随后又跟随孤独的仙鹤,轻盈地降落于苍松之间。这一系列的动作,不仅描绘了诗人的行踪,也隐含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
“此身愧尔长多系,他日从龙谩托踪”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自己身不由己的感慨,同时也对未来可能获得自由的期待。这里的“从龙”可能象征着追求理想或实现某种愿望,诗人希望未来能够摆脱束缚,追随心中的理想。
最后,“断鹜残鸦飞欲尽,故山回首意重重”两句,描绘了黄昏时分,飞鸟归巢,诗人回望故乡山峦,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这不仅是对过去生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未知旅程的思考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