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子规

月上半峰峰树碧,子规啼苦月无色。

壮士耳边都不闻,儿女眼中泪自滴。

古人出处非关身,处兮事亲出事君。

服勤至死不敢倦,避劳择逸岂所闻。

我看蜀道诚为难,嗟尔子规何云云。

王尊九折竟叱驭,班超万里图立勋。

乘危蹈险尽臣节,二人至今扬清芬。

我本鲁国一男子,少小气志凌浮云。

精诚许国贯白日,有心致主为华勋。

位卑身贱难自达,满腹帝典与皇坟。

有时愤懑吐一言,小人谤议已纷纷。

宰相宽容天子慈,八年之中三从军。

从军官清吾何苦,嘉州路远尔勿语。

地不为我易其险,我岂守道不能固。

子规子规谩啼绝,断无清泪洒向汝。

形式: 古风

翻译

月亮升到半山腰,山间的树木映照得翠绿,杜鹃鸟哀啼,月光显得苍白。
英勇的壮士充耳不闻,儿女们却泪流满面。
古人追求功名并非为自己,他们侍奉亲人,忠诚于君主。
勤勉工作直到死亡也不敢懈怠,逃避劳苦选择安逸之事从未听说。
我深知蜀道艰难,你这杜鹃何必如此多言。
王尊历经九折仍驾驭自如,班超万里迢迢建功立业。
他们冒着危险履行臣子职责,两人至今仍受世人敬仰。
我本是鲁国一介书生,年少时志向高远。
我全心全意报效国家,希望能为主上建立大功。
地位低微,身份卑贱难以直言,满腹经纶却只能埋在心底。
偶尔心中的愤怒化为言语,小人诽谤已四起。
宰相宽容如天子仁慈,八年间我三次从军。
身为军官我清廉无垢,嘉州路遥你无需多言。
大地不会因我改变险峻,我怎能不坚守正道。
杜鹃啊杜鹃,你的悲鸣徒然,我的清泪不会洒向你。

注释

子规:杜鹃鸟。
壮士:英勇的人。
事亲:侍奉亲人。
避劳:逃避劳苦。
蜀道:蜀地的道路,艰险难行。
王尊:历史人物,以坚韧闻名。
班超:东汉将领,以远征立功。
臣节:臣子的忠诚和节操。
鲁国:古代诸侯国,孔子故乡。
帝典:帝王的典章制度。
宰相:古代政府的高级官员。
嘉州:古地名,今四川乐山。
固:坚守。
谩:徒然,空自。

鉴赏

此诗通过对比古人和今人的不同命运,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责任感的深刻体会。首先,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月光照在山峰上,树木呈现出碧绿色泽,而子规(一种鸟类)在啼叫,似乎在诉说着无色的月亮带来的凄凉。壮士们对此充耳不闻,儿女们则为之流泪。这是一个对比的开始,古人为了国家和君主的利益,可以抛家弃身,而今人的处世态度却是避重就轻。

诗中提到服勤至死不敢倦,避劳择逸,这是一种讽刺,表明现代的人们已无古人那般坚守职责的精神。接着,诗人感慨于蜀道之难,子规之啼,似乎在问这世上的忠诚与责任何去矣。

王尊九折、班超万里图立勋,是对古代忠臣事迹的赞颂,他们不畏艰险,尽展臣节。这些历史人物至今仍被人们传颂,显示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影响深远。

诗人自述为鲁国一男子,少小气志凌云,表达了一种超越凡尘的抱负。他精诚许国,愿为国家贯日白日,有心致主,为的是建立不朽的功勋。但位卑身贱,让他难以自我达观。满腹帝典与皇坟,是对知识渊博和学问深厚的自况,但在现实中却难以施展。

有时愤懑吐一言,表示诗人内心的不平和无奈,小人谤议已纷纷,则是社会上对他这种行为的非议。宰相宽容天子慈,是一种期待,而八年之中三从军,则是诗人的自我经历。从军官清吾何苦,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所处环境和职责的心声。

最后,嘉州路远尔勿语,是对远行的无奈感叹。地不为我易其险,我岂守道不能固,则是坚定立场,不会因为外界的困难而改变自己的道德准则。子规子规谩啼绝,断无清泪洒向汝,是诗人对子规不断啼叫的声音表示同情,似乎在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于忠诚和责任感的执着与哀伤。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反思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它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更是对整个时代精神风貌的一种描绘和批判。

收录诗词(179)

石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泰山

七百里鲁望,北瞻何岩岩。

诸山知峻极,五岳独尊严。

寰宇登来小,龟蒙视觉凡。

此为群物祖,草木莫锄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咸]韵

爱日勉诸生

白日如奔骥,少年不足恃。

汲汲身未立,忽焉老将至。

子试念及此,则昼何暇乎食,夜何暇乎寐。

形式: 古风

留守待制视学(其五)

翼翼取则地,菁菁乐育篇。

使轓临学舍,台席俯谈筵。

韦相传经旧,文翁唱教先。

诸生动观叹,门外卓卿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留守待制视学(其二)

演道开谈席,观文降使轓。

水寒芹叶薄,春早杏阴繁。

喜动青青佩,亲闻亹亹言。

孤生荷乐育,终始托丘关。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