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茫茫塞月笼寒雾,万里征人不知数。

年少难消壮志多,精锐连营肃貔虎。

从军何日见军回,但见日日长淮雨。

烽烟散漫满路岐,边声飒飒秋风起。

天涯荒草马成群,放去弯弓乱飞舞。

夜深更听胡女歌,古来白骨多于土。

形式: 古风

翻译

无边的塞外月色笼罩着寒冷的雾气,远征的士兵人数众多,难以计数。
年轻的战士难以消磨掉旺盛的斗志,精锐的军队营地严肃如猛兽貔貅。
何时才能结束这征战,只看到淮河两岸每日雨水绵绵。
烽火弥漫,道路交错,边疆的风声在秋风中凄厉作响。
远方的草原上,野草丛生,战马成群,弓箭手们乱箭纷飞。
深夜里还能听到胡女的歌声,自古以来白骨遍地,比泥土还要多。

注释

塞月:边塞的月亮。
寒雾:寒冷的雾气。
征人:远征的士兵。
壮志:旺盛的斗志。
精锐:精良的部队。
肃貔虎:形容军队严肃如猛兽。
长淮雨:淮河两岸的雨水。
烽烟:战争中的烽火。
边声:边境的声音。
胡女:指异族女子。
白骨:战死者的遗骨。
多于土:比泥土还多,形容死亡众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冷峻的景象和戍边战士的艰辛生活。"茫茫塞月笼寒雾",开篇即展现出辽阔而寒冷的边疆,月色朦胧,寒雾弥漫,渲染出一种孤寂而悲凉的气氛。"万里征人不知数",强调了戍边士兵众多且分布广泛,他们的存在感在广袤的边疆显得微不足道。

"年少难消壮志多,精锐连营肃貔虎",表达了年轻战士们的豪情壮志,他们如同猛兽般纪律严明,准备为国效力。然而,"从军何日见军回",流露出对归期渺茫的无奈,每日只能在淮河之畔遥望家乡,听着绵绵秋雨,心中充满思乡之情。

"烽烟散漫满路岐,边声飒飒秋风起",战争的烽火弥漫,道路崎岖,秋风中传来边疆特有的声音,增添了战事的紧张与苍凉。"天涯荒草马成群,放去弯弓乱飞舞",描绘了草原上自由驰骋的马群,也暗示了战争带来的动荡与不安。

最后两句"夜深更听胡女歌,古来白骨多于土",通过深夜胡女的歌声,勾勒出边疆的异域风情,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无数白骨遍地,令人感叹生者之不易。

总的来说,这首《从军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壮志,以及战争带来的无尽哀愁,展现了古代戍边将士的坚韧与牺牲精神。

收录诗词(146)

释斯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丙辰季夏雨中

天涯身尚寄,何日向东州。

一夜霜欺鬓,连朝雨送愁。

梦多吟作祟,闲极懒为雠。

若问浮生事,无心即是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丙辰季夏避暑山中长松脩竹恍若蓬莱异人之居走笔索句以纪其事

六月厌烦襟,纵步情未足。

爱此石径长,缈缈清溪曲。

古道何人居,门闲对脩竹。

好鸟发新声,静极成幽独。

山风吹晚凉,山影摇红绿。

翘首兴未阑,青猿睡初熟。

形式: 古风

古乐府(其四)

早作西州行,暮作西州宿。

杨柳忽风生,年年芳草绿。

形式: 乐府曲辞

古乐府(其一)

携君石上琴,弹我窗前月。

月缺又还圆,谁能免离别。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