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

当时无德御乾坤,广筑徒劳万古存。

谩役生民防极塞,不知血刃起中原。

珠玑旋见陪陵寝,社稷何曾保子孙。

降虏至今犹自说,冤声夜夜傍城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在那个时代,没有足够的德行统治天下,庞大的工程也只是徒劳地留存万世。
百姓被强制劳作以守卫边疆,却不知战乱已从中原兴起。
珍贵的珠宝很快成为陪葬品,国家和后代从未得到真正的保护。
投降的敌人至今还在讲述,冤屈的哭声每晚环绕城墙根部。

注释

乾坤:天地、天下。
广筑:大规模的建筑或防御工事。
谩役:强迫服役。
血刃:刀剑,代指战争。
陵寝:帝王的陵墓。
社稷:国家,代指江山。
降虏:投降的敌人。
冤声:含冤的哭喊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长城的雄伟与历史的沉重,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劳民建造、战争屠杀以及民族冲突的深刻感慨。诗中“当时无德御乾坤”一句,批判了古代统治者不顾民命,只为巩固权力而广建长城的暴政行为。“谩役生民防极塞”则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怜悯之心。"珠玑旋见陪陵寝,社稷何曾保子孙"这两句诗,通过对古代帝王陵墓与普通百姓祖先祭坛的对比,指出了统治者对自己的后代极力保护,与对百姓家园的漠视形成鲜明对照。最后,“降虏至今犹自说,冤声夜夜傍城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战乱留下的深切哀痛和无尽怨恨,以及这种记忆如何跨越时空持续影响着后世。

这首诗语言沉郁,情感强烈,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与批判,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意识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心。通过对长城这一历史遗迹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悲悯之情,以及对于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深切关怀的态度。

收录诗词(154)

罗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有“诗虎”之称。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字:不详
  • 籍贯:余杭
  • 生卒年:825—?

相关古诗词

冬夕江上言事五首(其一)

叶落才悲草又生,看看少壮是衰形。

关中秋雨书难到,江上春寒酒易醒。

多少系心身未达,寻思举目泪堪零。

几时抛得归山去,松下看云读道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冬夕江上言事五首(其二)

喔喔晨鸡满树霜,喧喧晓渡簇舟航。

数星昨夜寒炉火,一阵谁家腊瓮香。

久别羁孤成潦倒,回看书剑更苍黄。

逢人举止皆言命,至竟谋闲可胜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冬夕江上言事五首(其三)

野堂吟罢独行行,点水微微冻不鸣。

十里溪山新雪后,千家襟袖晓寒生。

只宜醉梦依华寝,可称羸蹄赴宿程。

日苦几多心下见,那堪岁晏又无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冬夕江上言事五首(其四)

僻居多与懒相宜,吟拥寒炉过腊时。

风柳欲生阳面叶,冻梅先绽岭头枝。

山川自小抛耕钓,骨肉无因免别离。

赖有陶情一尊酒,愁中相向展愁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