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舟泊平步怀孙典籍蕡》是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乘舟停泊在江边,回忆起与友人孙典籍蕡的往事,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往昔时光的追忆。
首句“榕阴江岸起炊烟”,以榕树的浓荫和江岸边升起的炊烟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之中。炊烟不仅勾勒出生活的日常景象,也暗示着友人在远方的生活状态,为后文的怀念埋下伏笔。
接着,“忽忆词人草奏年”一句,将思绪拉回到与友人共度的岁月,通过“词人”这一称谓,既体现了友人的文学才华,也暗含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文化交流和情感纽带。这里的“草奏年”可能是指友人曾为某事起草奏章的时期,或是共同创作诗歌的岁月,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使节不须来陆贾,台关空说镇梅鋗”两句,运用典故,借古喻今。陆贾和梅鋗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官和将领,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能力的认可和对当前局势的感慨。一方面,诗人认为无需派遣像陆贾这样的使者去处理外交事务,因为友人的智慧和能力足以应对;另一方面,也暗含了对友人未能得到充分施展才能机会的遗憾。
“至今举眼思尧日,终古招魂隔楚天”两句,情感更加深沉。诗人遥想友人如古代贤君尧时的臣子一般,虽然身处异域,但心中始终怀有对友人的思念和敬仰。同时,通过“招魂”这一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友人灵魂的呼唤,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最后,“吟向南园此时节,蝶残花尽草芊芊”两句,将思绪带回到现实中的场景。诗人独自在南园吟诗,此时正是花落蝶散、草木茂盛的时节。这一场景既是自然界的更迭,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