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夜半倚梧桐,明月何历历。
梧子在其上,可见不可摘。
这首诗以夜半倚靠梧桐,仰望明月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通过“明月何历历”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月光的明亮与清晰,也隐含着对远方或难以触及事物的向往与追寻。接着,“梧子在其上,可见不可摘”两句,将情感进一步深化,梧桐树上的果实虽可看见却无法摘取,象征着某种理想或追求的遥不可及,引发读者对人生境遇和内心情感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运用了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人在面对美好而不可得时的无奈与感慨,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命体验和情感世界的深刻洞察。
不详
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芳草五骅骝,熠熠朝元者。
不分黄金鞭,出入依君马。
自幼能采莲,兰楫荡前渚。
如何莲子心,于今更觉苦。
闻君有瑶琴,来自昆仑域。
虽未听其声,时时白云色。
玉树抽新条,炎炎困赤土。
日望天上云,不得阶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