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

萧萧客舍若为情,剪得湘江一片声。

风雨忽从霄汉下,佩环疑绕画廊行。

谁知夜静人偏醒,却为愁多听转明。

领略清音知不尽,露丛烟筱最纵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听竹》由清代诗人过迪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夜听竹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首句“萧萧客舍若为情”,以“萧萧”形容风声,渲染出客舍中寂静而又略显凄凉的环境,引出听竹的主题。接着,“剪得湘江一片声”,运用比喻手法,将竹叶在风中摇曳的声音比作湘江水波的轻吟,生动地描绘了竹声的美妙与悠长。

“风雨忽从霄汉下,佩环疑绕画廊行”,进一步展开画面,风雨交加的夜晚,竹林中的声音仿佛是天上的仙子佩戴的玉环在画廊中轻轻行走,既增添了神秘感,又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

“谁知夜静人偏醒,却为愁多听转明”,夜深人静之时,诗人因内心的情感波动而更加敏感,对竹声的感知也更为清晰。这里的“愁多”不仅指个人的情感,也暗含了对世事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领略清音知不尽,露丛烟筱最纵横”,表达了诗人对竹声的深深喜爱与赞美,认为其清脆悦耳,难以言尽。同时,也借“露丛烟筱”(露珠在竹叶上,烟雾缭绕竹林)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竹林的静谧与美丽,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丰富。

综上所述,《听竹》一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将自然界的声响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独特思考。

收录诗词(3)

过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扫竹径

旧竹长新叶,枯叶下纷纷。

疏雨逗秋气,凉风生片云。

扫同乾土聚,烧任湿烟熏。

长夏艰薪火,聊兹用力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挽蒋拙存

江东遗老叹凋零,又见华阳堕晓星。

剩有银钩千万本,堪齐石鼓十三经。

白头供奉非蕉梦,黄卷携将付鲤庭。

太息虚舟木已拱,不留知己为君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吴门归舟遇雪

漠漠彤云闭馆娃,绿尊红烛恼筝琶。

五更风急金鸡汎,破晓披蓑看玉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雨中过倪云林墓

松楸尝在望,一岁几经过。

烟水浮家日,风尘奈尔何。

远山余淡墨,疏雨起微波。

片石孤烟没,渔樵向晚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