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蹇都官(其二)

倾盖荆州日,扬旌兰澧时。

相为王事虑,犹以岁寒期。

笔寄嗟麟绝,言忠勿驷追。

典型今已矣,老泪不胜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在荆州初次相见的那一天,举旗巡游在兰澧之间。
我们相互为国家大事忧虑,期待着如同寒冬中的松柏一样坚韧。
用笔书写忧虑,感叹麒麟般的贤才已经消失,忠诚的话语不要轻易收回。
典范已经不在,我只能老泪纵横,悲伤无法承受。

注释

倾盖:初次相见。
荆州:地名,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
扬旌:举起旗帜。
兰澧:泛指美丽的河流,这里代指荆州一带。
王事:国家事务。
岁寒: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
笔寄:用笔表达。
嗟麟:叹息麒麟,比喻难得的人才。
绝:消失。
驷追:收回四匹马的缰绳,形容收回说过的话。
典型:典范,榜样。
老泪:老年的眼泪。
不胜悲:悲痛难以承受。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李曾伯创作的《挽歌都官(其二)》,通过对古人典故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往辉煌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政治生涯中忠良不遇的哀叹。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集历史沧桑与个人情感于一体的佳作。

"倾盖荆州日,扬旌兰澧时"两句,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描绘了古代英雄辉煌的时代和场景。"相为王事虑,犹以岁寒期"则表明作者对于过往功业的思考与对当前政局的担忧,并将之比作严冬时分。

"笔寄嗟麟绝,言忠勿驷追"两句,通过古代贤臣的典故,抒写了自己对于忠诚品格的珍视和不被当世所用的哀愁。"典型今已矣,老泪不胜悲"则是对昔日辉煌成就的回忆与眼前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以及由此而生的深沉哀悼。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望和个人情感的抒写,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怀以及对于时代变迁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挽蹇都官(其一)

风概推诸老,霜台伟壮游。

握兰宜入从,剖竹乃为州。

早为庭闱佚,晚犹乡国忧。

甘棠遗笏在,衮衮有公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晓行梧桐岭

担簦畏炎暑,肃肃问宵征。

马首已十里,鸡声才五更。

云迷青障小,月挂玉钩横。

农舍欲安挽,戒奴毋大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晓行颍上县

斗大一城垒,角分双佛图。

戍营多甲士,耕陇少丁夫。

月落鸡声杳,风高雁影孤。

征人皎无寐,趣马问征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桂林即事(其二)

一日四时具,从来五岭然。

留连落花雨,依约熟梅天。

瘴重常垂箔,春深未脱绵。

新来那戒饮,未夜已思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