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猕猴尚教得,人何不愤发。
前车既落坑,后车须改辙。
若也不知此,恐君恶合杀。
此来是夜叉,变即成菩萨。
这首诗是一位唐代诗人——拾得的作品,名为《诗(其十九)》。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借猕猴和夜叉、菩萨的变化来隐喻人世间教化与改过之理的诗歌。
"猕猴尚教得,人何不愤发。" 这两句表达了对人类不如动物能接受教育的感慨,反映出作者对于人们不愿意改变自己、学习新知识的失望情绪。
"前车既落坑,后车须改辙。" 这句话是用典故来告诉我们,历史上的失败和教训应该被记住,以避免重蹈覆辙。这里强调了吸取经验教训、及时改变方向的重要性。
"若也不知此,恐君恶合杀。" 这两句表达的是,如果连这些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那么可能会招来灾难,甚至是死亡的威胁。这句话增强了前面建议的紧迫感和严肃性。
"此来是夜叉,变即成菩萨。" 最后两句则是在说,即使是凶恶如夜叉的存在,也可以通过改变而成就为慈悲如菩萨。这一转折强调了改过自新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传达出对人性的反思与对教化和自我提升的强烈呼吁。
不详
自从到此天台寺,经今早已几冬春。
山水不移人自老,见却多少后生人。
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扰,只为无明不了绝。
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生灭。
故林又斩新,剡源溪上人。
天姥峡关岭,通同次海津。
湾深曲岛间,淼淼水云云。
借问松禅客,日轮何处暾。
自笑老夫筋力败,偏恋松岩爱独游。
可叹往年至今日,任运还同不系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