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潘通甫芍药

牡丹谢后觉荒凉,此艳中兴百步香。

莫诮雕栏当晚节,须知名卉绝群芳。

金刀剪处云霞被,翠笼擎来锦绣裳。

别乘殷勤华府宴,应将花谱议前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芍药花的描绘,展现了其在春末夏初时节的独特魅力与价值。诗人韦骧以细腻的笔触,不仅赞美了芍药花的美丽与香气,更赋予了它超越牡丹的“中兴”地位,强调了其在花卉中的独特地位与影响力。

首联“牡丹谢后觉荒凉,此艳中兴百步香”,开篇即以牡丹的凋谢为背景,衬托出芍药花的再度绽放,如同春天的余韵,虽已过时,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香气,成为季节转换之际的一抹亮色。这里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芍药花在花季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颔联“莫诮雕栏当晚节,须知名卉绝群芳”,进一步强调了芍药花在花期结束时的美丽,并非晚节不保,而是以其独特的魅力,超越了其他花卉,独领风骚。这一句不仅赞美了芍药花的晚节之美,也暗含了对那些在关键时刻展现出非凡魅力的事物或人物的赞赏。

颈联“金刀剪处云霞被,翠笼擎来锦绣裳”,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芍药花盛开时的壮观景象。金刀剪裁出的花朵仿佛披上了云霞般的绚丽外衣,翠绿的花笼则如同为它们精心挑选的锦绣衣裳,生动地展现了芍药花的华美与高贵。

尾联“别乘殷勤华府宴,应将花谱议前王”,点明了芍药花在宴会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它在文化、艺术乃至历史上的象征意义。通过“华府宴”和“议前王”的描述,暗示了芍药花不仅是自然界的瑰宝,也是社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美丽与价值跨越时空,影响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芍药花的细致描绘,不仅赞颂了其自然之美,更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文化与历史语境之中,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收录诗词(1176)

韦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 字:子骏
  • 籍贯:钱塘
  • 生卒年:公元一0五三年

相关古诗词

和叔康侍亲游琅山(其一)

晚扬红旆出郊关,昼奉安舆上碧山。

野色苍茫云色外,岚光飞动水光间。

行庖荐馔烹金鼎,荷剑挑樽结玉环。

归路邦人瞻庆侍,银龟朱绂照酡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和叔康侍亲游琅山(其二)

五十如婴孝慕难,公馀綵服侍登山。

回头民社千闾密,引望乡关一水间。

暂奉清游临佛界,都将尘事付庄环。

凭谁画与东州看,刺史何如闵与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和孙叔康以诗寄芋

清淳一阕听埙篪,磊落堆盘享芋鸱。

拙令此时心饫足,暂忘野外有民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琅山听窦山人琴

秋深危阁气凄清,来听先生促轸声。

一曲写成君子操,七弦传尽古人情。

游云檐外如将合,幽鸟枝间不敢鸣。

未省琴心在何处,高山流水对前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