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有客过松径,呼儿下竹关。
张灯深夜语,沽酒远村还。
醇异交公瑾,清非醉景山。
剧谈自有理,不在浊醪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安逸的生活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享受。首句“有客过松径”设置了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松径常象征着清高脱俗的境界,客人的到来打破了这份寂静。紧接着,“呼儿下竹关”则透露出诗人对家园生活的珍视和温馨,呼唤孩子下到竹林中的关隘,也许是在寻找一种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张灯深夜语”、“沽酒远村还”两句,则描写了诗人在深夜里点起灯笼,与友人进行长谈,或是独自一人前往远处村庄买酒,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孤独的生活情趣。这里的“张灯深夜语”既可以理解为与知己畅谈,也可能是一种内心世界的自我对话。
接着,“醇异交公瑾”、“清非醉景山”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高洁、清澈生活态度的追求。其中“醇异交公瑾”中,“醇异”指的是美酒,而“公瑾”则是古代官名,这里可能隐喻着一种超越世俗功名利禄的情怀;“清非醉景山”则是在强调诗人心灵的澄明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最后,“剧谈自有理”、“不在浊醪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深度思考和交流的重视,以及对世俗纷争、酒色琐事的超然。这里的“剧谈”指的是深入而严肃的讨论,“自有理”强调了这些讨论的意义和价值;“不在浊醪间”则是说这些思考和交流不应发生在混乱与低俗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纯粹的生活理念,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美好展现。
不详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羊乳茎犹嫩,猪牙叶未残。
呼童聊小摘,为尔得加餐。
仗马卑三品,山雌慕一箪。
朝来食指动,苦菜入春盘。
时节清明过,溪山晴霁初。
出游偕妇子,相识半樵渔。
稼穑归宁遂,经纶计已疏。
渊明至穷约,三径亦吾庐。
海国幽栖地,春风欲暮时。
病忧梅雨逼,贫叹麦秋迟。
并日终无愧,逢年会有期。
饥寒宁苟免,吾道讳磷缁。
作客他乡久,宜人此界稀。
身閒长挟策,地僻惯披衣。
妻有齑盐乐,儿因笋蕨肥。
出门何所适,终日掩荆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