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问终南山蛤蜊瑞相图赞

攧不开,扑不破。人言大士应身,我也疑他真个。

终南山,相应和。

喜动龙颜,百僚俱贺,谁知别有弥天过。

形式: 押[个]韵

翻译

无法撼动,无法击破。人们说大士会亲自显现,我也有点怀疑他真的会出现。
终南山回应着他的存在。
他的出现让龙颜大悦,百官都来祝贺,但谁知道他隐藏着极大的过错。

注释

攧:摇动,撼动。
开:分开。
扑:击打,扑灭。
大士:佛教中的菩萨,指具有高尚德行的人。
应身:亲自显现。
疑:怀疑。
终南山:中国著名的山脉,象征道教文化。
相应和:回应和应和,表示共鸣或响应。
喜动:欢喜得心情激动。
龙颜:古代皇帝的面容,这里指帝王。
百僚:百官,朝廷中的官员们。
弥天过:极大的过错,不可告人的罪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引人入胜的画面。"攧不开,扑不破"象征着蛤蜊壳的坚硬与神秘,暗示其中隐藏着不寻常的瑞相。"人言大士应身"暗指蛤蜊被视为佛菩萨的化身,引发人们的敬畏和猜测。诗人自己也疑惑其真实性,表达了对这种神异现象的深深思考。

"终南山,相应和"则将蛤蜊的瑞相与著名的终南山联系起来,增加了神圣的氛围。"喜动龙颜"描述了文宗皇帝的喜悦之情,百官一同祝贺,显示出蛤蜊瑞相在当时社会中的重大影响。

然而,最后一句"谁知别有弥天过"却峰回路转,暗示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重大错误或问题,使得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讽刺的意味,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间。整体上,这首诗以蛤蜊瑞相为引,探讨了信仰、权力与真相之间的微妙关系。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无则都寺玉几写予梦影自散席后言音不相接者十二年今上径山请赞笔老墨涩勉而书之

敬而远,亲而疏。明鉴灵腑,善定锁铢。

凌霄高而众峰拱,海峤耸而蟾影孤。

子归就父,吾不识渠。

形式: 古风

日本绍明知客请赞

绍既明白,语不失宗。手头簸弄,金圈栗蓬。

大唐国里无人会,又却乘流过海东。

形式:

日本照禅者欲得数字径以述怀赠之

世路多巇崄,无思不研穷。

平生见诸老,今日自成翁。

认字眼犹绽,过谭耳尚聋。

任天行直道,休问马牛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可禅人归江心

每思槌拂恨难酬,孤屿寻归月正秋。

堂上若呈圆相去,乃师应错骂双梼。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