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冬时飞雪。犹记征途过令节。春尽还家。
零落荒村白李花。前年初夏。歇马乘凉梨树下。
今日深秋。又向荆轲市上游。
这首《减字木兰花(其二)三入燕词》由清代诗人汪懋麟所作,通过四季更迭与地点变换,描绘了主人公多次前往燕地的旅程,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开篇“冬时飞雪”,以冬日飞雪起笔,营造出寒冷而壮阔的景象,预示着旅程的艰难与挑战。接着“犹记征途过令节”,点明了旅程中不仅有自然的考验,还有节日的纪念,增添了人文色彩和情感深度。
“春尽还家”一句转折,从旅途的艰辛转向归家的温馨,通过“零落荒村白李花”这一细节,既展现了春天的凋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前年初夏”至“今日深秋”,时间线拉长,空间跨度大,从初夏的歇息到秋天的游历,不仅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反映了主人公心境的变化。特别是“又向荆轲市上游”,借用了荆轲刺秦的历史典故,暗含着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使得整首词在叙述旅程的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四季变换和地点转换,构建了一个时空交错的旅程画卷,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生旅途中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不详
[公元一六四o年至一六八八年]字季角。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年四十九岁。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因徐乾学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与修明史,撰述最富。吏才尤通敏。旋罢归,杜门谢宾客,昼治经,夜读史,日事研究,锐意成一家言。方三年,遽得疾卒。懋麟与汪楫同里同有诗名,时称“二汪”。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何曾睡醒。茅店三声鸡唱警。车马萧萧。
弓箭行人各在腰。凄凉残梦。倦眼瞢腾风露重。
遥羡青楼。双叠鸳鸯在枕头。
江南佳味。记得厨娘方法异。列鼎烹鲜。
下箸犹嫌少万钱。而今食惯。土灶村舂当绮馔。
落日空山。豆粥仓皇得一餐。
昔年共宿羊公里。醉后曾题字。
重来拂拭,碧纱何处,黄尘封矣。而今尔我行踪异。
往事思头尾。有何聊赖,一灯昏壁,客愁无睡。
邮亭谁写洛阳姿。不曾铅粉施。姚黄魏紫是耶非。
蛾眉淡扫之。风袅袅,雨丝丝。怜他凋谢迟。
沉香若种万年枝。玉环无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