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琉璃院

一条溪绕翠岩隈,行脚僧言胜五台。

农罢树阴黄犊卧,斋时山下白衣来。

松因往日门人种,路是前生长老开。

三卷贝多金粟语,可能长诵免轮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一条溪流环绕着青翠的岩石,云游僧人说这里的景色胜过五台山。
农人们歇息后,黄牛在树荫下悠闲地躺着,斋戒时,身着白衣的人从山下走来。
松树是因为过去的弟子们种植的,道路则是由前辈长老开辟的。
三卷佛经《贝多罗经》中的智慧话语,或许能让人长久诵读,以此避免生死轮回。

注释

翠岩隈:青翠的岩石角落。
行脚僧:云游四方的僧人。
五台: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
白衣来:指僧人穿着白色僧袍。
门人:过去的弟子。
长老:年长的僧侣或社区领袖。
贝多金粟语:《贝多罗经》中的教诲,比喻智慧的语言。
长诵:长时间地诵读。
轮回:佛教中指生死轮回。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田园图。开篇“一条溪绕翠岩隈”,溪流环绕着翠绿的岩石,营造出一个幽深秀丽的自然环境。“行脚僧言胜五台”则透露出诗人对这个地方的赞赏之情,甚至认为它超过了著名的五台山。

接着“农罢树阴黄犊卧”,画面转向劳作结束后的农夫,在树荫下黄色的牛儿悠闲地躺着,这不仅展示了乡村的和谐与安宁,也反映出季节的变化,可能是秋天。

“斋时山下白衣来”中,“斋时”指的是寺院中的用餐时间,而“白衣来”则是来往于山下的僧人,他们的白衣在绿色的山野间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宗教生活的纯净与超脱。

“松因往日门人种”,诗人提到往昔时光中有人在寺院门前栽种了松树,这些树木已长成了风景的一部分,见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路是前生长老开”则让人联想到这条道路可能由古代修行者所开辟,不仅是肉体上的通道,也象征着心灵层面的修炼之路。

最后,“三卷贝多金粟语,可能长诵免轮回”,这里的“三卷贝”指的是佛经,而“金粟语”则比喻经文中的智慧如同珍贵的黄金。诗人表达了对佛法的尊崇,并希望通过长时间的诵读,以达到解脱生死轮回的境界。

整体而言,此诗不仅描绘了一副美丽的山水画卷,更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宗教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67)

徐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昭梦。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 籍贯:福建莆田

相关古诗词

题泗洲塔

十年前事已悠哉,旋被钟声早暮催。

明月似师生又没,白云如客去还来。

烟笼瑞阁僧经静,风打虚窗佛幌开。

惟有南边山色在,重重依旧上高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题南寺

久别猿啼寺,流年劫逝波。

旧僧归塔尽,古瓦长松多。

壁藓昏题记,窗萤散薜萝。

平生英壮节,何故旋消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题福州天王阁

绝境宜栖独角仙,金张到此亦忘还。

三门里面千层阁,万井中心一朵山。

江拗碧湾盘洞府,石排青壁护禅关。

有时海上看明月,辗出冰轮叠浪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题僧壁

香厨流瀑布,独院锁孤峰。

绀发青螺长,文茵紫豹重。

卵枯皆化燕,蜜老却成蜂。

明月留人宿,秋声夜著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