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玉洞听琴

无弦不成声,有弦多失真。

真声在何所,和陶方寸春。

文操惜已远,孔坛嗟复陈。

所以桑濮响,郑卫波嬴秦。

讵知幽谷间,乃闻太古淳。

游鱼出春水,鸣鹤横霜晨。

休羡广陵秘,是雅皆怡神。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没有琴弦就无法发声,有了琴弦却常失去真实的声音。
真正的音乐在哪里?只有在陶渊明的心境中才能找到春天般的和谐。
文人的情操已经远离,孔子的讲坛上感叹过去的风尚。
因此,即使桑濮的乐音、郑卫的舞蹈,都带有秦朝的浮华。
谁能想到,在幽深的山谷里,能听到最原始的淳朴之音。
游动的鱼儿跃出春天的水面,清晨的鹤鸣穿越霜寒。
不必羡慕广陵秘曲,这些高雅的艺术都能让人精神愉悦。

注释

无弦:没有琴弦。
不成声:无法发声。
有弦:有了琴弦。
失真:失去真实的声音。
真声:真正的声音。
何所:在哪里。
和陶:像陶渊明那样。
方寸春:心境如春天。
文操:文人的操守。
远:远离。
孔坛:孔子的讲坛。
嗟复陈:感叹过去。
桑濮响:桑濮的乐音。
郑卫波嬴秦:带有秦朝风格的音乐。
幽谷:幽深的山谷。
太古淳:原始的淳朴。
游鱼:游动的鱼。
春水:春天的水面。
鸣鹤:鹤鸣。
霜晨:清晨的霜寒。
广陵秘:广陵秘曲。
怡神:使人精神愉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黻的《太玉洞听琴》,是一首描写在太玉洞中聆听古琴之声,抒发对古琴艺术的深刻感悟和赞美之情的诗篇。

“无弦不成声,有弦多失真。”开篇即提出了一个关于音乐与真实声音关系的哲理,强调了没有弦就无法产生声音,但若是有弦却往往难以触及真正的琴音。这里的“真”指的是纯净、自然而不造作的声音。

“真声在何所,和陶方寸春。”诗人追问这种理想中的真实声音在哪里,并将其比喻为唐代诗人陶渊明的清新自然之风。陶渊明以其超脱世俗、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和文学成就而著称,诗人借此表达对古典艺术中那种不染尘埃、返璞归真的追求。

“文操惜已远,孔坛嗟复陈。”接下来,诗人感慨于古代圣贤之道已经远去,而后世之人只是一味地重复前人的成就,却无法超越。这里的“文操”指的是文艺、文学的修养,“孔坛”则是对儒家学说的尊称。

“所以桑濮响,郑卫波嬴秦。”诗人通过历史上的音乐流派,如桑间濮上之音(传说中古代圣人舜奏琴于桑林濮水之滨,能使动物和谐共处)、郑卫之声(春秋时期的两个小国,以其奢侈放纵著称)和秦代的音乐,来展示中国古代音乐的丰富多样。

“讵知幽谷间,乃闻太古淳。”诗人在幽静的山谷中聆听到了远古时期那纯净无暇的声音,这里通过对比,更突出了现代声音之不真实。

“游鱼出春水,鸣鹤横霜晨。”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鱼儿在春天的清澈水中自由穿梭,白鹤在寒冷的早晨横飞,而这些都是古琴所能表达的意境。

“休羡广陵秘,是雅皆怡神。”最后,诗人表示不必羡慕那些隐秘高深的艺术,只要是真正雅致的音乐,都能够让人的心灵得到安慰和愉悦。

这首诗通过对古琴声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于真实、自然和纯粹艺术美的向往,以及对古代文化传统的尊崇。

收录诗词(313)

刘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题临赋(其一)

近南逢剧暑,多病客难禁。

与物甘同静,何人肯见寻。

望云生远梦,看月得禅心。

咫尺西关路,输君杖履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一舸

一舸泛漭沆,风涛正掀舞。

驾空赫鱼龙,沈浮未知所。

同舟一性命,俱父父母母。

倚门望儿归,天亦谅辛苦。

胡为托笑言,射影学溪弩。

形式: 古风

三十一岁吟

三十一年鸿荡癯,只影流落长江湄。

耐寒忍苦还力饥,寤寐千古圣贤书。

有时理到意独会,有时欲动心如痴。

有时目睫交宇宙,有时咫尺生藩篱。

有时开口邈豪杰,有时瞑目惭婴儿。

坚凝力量在深省,但守潇潇风雨鸡。

形式: 古风

与李叔夔钱子云同游兴教寺约齐都巡

古寺坏壁存菩提,又有达磨苍龙如。

我来问讯若旧知,宇宙中间真蘧庐。

朋侪邂逅谁亲疏,秋风相对一笑醵。

杯行草草复徐徐,山僧野朴谈古初。

谓元城老当此居,浩叹不足歌继之。

满庭灿灿木芙蕖,疑是莱柏邓栟榈。

人多病俗不可医,天欲废道还从渠。

儒生腹大能几围,但教盛酒勿盛书。

形式: 古风